近期,各主要國家均提出積極發展綠色能源及科技來刺激疲弱的經濟及保護生態環境,在各大政府主動扶育綠色能源下,此概念進一步成為市場焦點。既然綠色能源早已為市場廣泛討論,投資者還可否從公開的秘密中賺取回報或現已投資綠色能源相關產業的人士可否一勞永逸,靜待收成?
為什么需要綠色能源?
綠色能源,又稱潔凈能源或可持續能源,是指能量來自于可再生的天然資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地熱能等。這些能源在消耗的過程中不會或輕微產生污染環境的物質,如溫室氣體、懸浮粒子等。
綠色能源大致上可分成6大類,包括再生能源、另類燃料、能源科技、物料科技、電動車,以及能源儲存。現階段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的技術最成熟,能大規模發電。
近年,盛產農產品[11.53-1.20%]的國家先后因雨水不平均而出現失收、厄爾尼諾現象再現等問題喚醒了大家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而傳統能源不但污染環境,其價格更極為波動,影響經濟,所以各主要政府冀發展綠色能源來刺激經濟、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及保護環境,并坐言起行。據匯豐年初發表的報告估計,各國政府計劃投放在環保項目的金額高達5,120億美元,其中22%會在2009年運用。當中,以中國、美國、韓國、歐盟及日本最為積極,投放金額分別為2,180億美元、1,172億美元、5,990億美元、2,470億美元及2,360億美元。
美國股神巴菲特看好電動車的發展,并于去年大手買入中國充電電池生產商比亞迪10%的股份。金融大鱷索羅斯于上月哥本哈根舉行的“對抗溫室效應及達成能源安全”的會議中,宣布投資10億美元發展潔凈能源技術。兩大金融巨頭均看好綠色能源,甚具參考價值。
綠色能源的發展現況
綠色能源雖然得到政府的扶持、市場的青睞,但仍屬于起步階段,實難短時間內看見成果,投資回報更不用多說。要是研發、生產、使用或成本控制出現問題,投資者將蒙受不小的損失。
其實,投資者可從日常生活了解綠色能源的進展。以電動車為例,英國擴播公司(BBC)制作多集名為TopGear的汽車節目,介紹不同種類的汽車,如房車、跑車、古董車、貨車等。第十二季其中一集比較了美國加州Tesla生產的電動跑車TeslaRoadster跟一般跑車的性能。TeslaRoadster擁有相當不俗的加速度,由靜止起步至時速100公里/小時僅需3.9秒,最高行車速度達200公里/小時。以專用的電插座為用盡的電池完全充滿,時間為3.5小時,并能行走320公里。可是,在TopGear主持人測試下,TeslaRoadster以高速奔馳僅90公里便耗盡了所有電量。以一般家用電插座充電更需16小時才能充滿。在第二次測試中,TeslaRoadster的馬達發生過熱而停止運作。
除了TeslaRoadster電動跑車,同樣在未來一至兩年內推出的,還有NissanLeaf及MitsubishiMiEV的全電動房車,最高行車速度達140公里/小時,遺憾的是充滿電后亦只能行走160公里。
總括而言,雖然電動車還需要改進才能廣泛使用,但其技術及功能已貼近一般房車及跑車,成果獲得市場認同。
投資要點
在各大政府重點扶育、著名投資者的參與及自行就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比對下,綠色能源確實是極具投資價值。不過投資者在分析有關公司的投資價值時,要考慮公司的估值、規模、背景等數據。
估值方面,在歐美從事新能源的公司的今年預測市盈率約40倍,雖然較各主要指數的今年預測市盈率大概是14至18倍為高,但與一般科網股市盈率20至30倍及2000年科網股爆破時市盈率達100倍相比,相信現時新能源公司的估值仍未達至泡沫的不健康水平。
由于綠色能源涉及不少創新科技,公司需要大量資金投放在研發項目上,大型公司往往較容易在股票市場集資及向銀行獲得貸款,支持研究工作,但小型公司則較難向市場集資或融資成本過高,增加了公司的財政支出及局限了研究工作。因此投資者宜選擇大型新能源公司。另一方面,投資者應了解公司,規避那些“半途出家”的公司,即本來并非從事能源相關的公司突然進軍綠色能源領域,其企業方針、業務方向實令人懷疑。
常言道,“高風險,高回報”。投資者在綠色能源的行業中尋寶,亦不要忽略其較高的風險。有別于其它傳統行業,綠色能源等新科技公司沒有值錢的資產,也沒有固有的生意網絡及市場,其價值大部份取決于科技或產品能否研發成功,并在市場大賣。但在眾多科技企業中,可發展成如微軟、亞馬遜般的實屬少數。倘若投資者對此行業及公司的認識不深,投資綠色能源的風險實屬偏高。現時市面上有數只以綠色能源為主題的海外基金,通過借助基金經理的專業選股能力,投資涵蓋數十家不同領域的新能源公司,有助分散風險,投資者不妨留意。
評論表單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