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風電投資下降得“很厲害”的情況下,不少專家與企業也表示對我國風電制造過剩的擔憂。
在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的時候,一些企業與專家已開始擔憂產能過剩。這是風電產業必須要經過的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嗎?同時,海上風電過熱的態勢,以及風電上網難的問題,還困擾著我國風電發展的步伐。
“很多外國投資者目前看中中國市場,認為中國市場很可能是今年最大的風電市場,會超過8100千兆瓦。”英國新能源財經公司高級分析員吳敬在2009中國風能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表示。
美國市場上,吳敬表示,目前只剩下四五家機構還在風電方面融資,至于奧巴馬新政中對風電的支持政策,近期之內亦不會對美國風電市場產生太大影響,估計美國2009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為4900至6800千兆瓦。
按照吳敬的預測,2009年到2012年,中國風電市場增長速度稍微放緩。
“如果國內產能完全釋放的話,未來一兩年便會出現超過風機需求量這樣一個情況。”吳敬稱只統計了30家已經投錢并建設出工廠的風電制造企業。而之前有統計數據稱,2008年底,風電設備整機制造企業已經超過70家。
眼下國家新能源振興規劃尚未正式出臺,不過,即便2020年風電產能增加到1.3億千瓦,僅是名列前茅的4家風電制造企業,產能已經達到1200萬千瓦,供過于求的情況已有苗頭。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周鳳起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強的企業肯定不怕,弱的話肯定要考慮考慮了。”
6月,國內最大的風電制造企業金風公司7位高管集體拋售公司股票,據稱約合6億多元,一時之間,風電制造業,甚至整個新能源產業集體沉淪的傳言四起。
“我們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震蕩。”金風公司首席財務官余丹柯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集體賣出方式,本意是不希望陸續賣出引發市場更多猜測,不希望市場隨時擔心是否還有下一只靴子即將砸落到頭頂。至于高管出售股票,只是高管們希望20多年的投入能夠得到一些產出。
事實上,制造業本身是個競爭性行業,其產能過剩與否取決于其本身的強弱。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主任汪寧勃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中國風電制造業如果有競爭能力了,出口顯然也是一條出路;如果單純盯著國內市場,國內市場連年翻番的勢頭顯然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在某一個時期,過剩是有可能的。“但即便發生過剩,我覺得,必須要經過這么一個痛苦的過程,肯定得有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專業協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曹驊亦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產能過剩我個人認為這不是一件壞事,實際上是件好事,形成競爭之后,風電制造業整體質量可以提高,這是一種遲早的競爭。”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我認為過剩之說可能為時尚早,現在說的產能,坦率講都是大家口上說的產能,到底能做多少,沒人知道。其實應該看看存貨,每個生產廠家是否有大量的貨物積壓,我現在還沒有看到。”余丹柯表示,金風目前還在滿負荷地生產。
余丹柯甚至認為:“現在風電制造行業競爭激烈,都在擴大產能,對行業有一些沖擊,我們的看法是,各個企業在產能建設上的投入,應該說對于整個風電行業的發展,還是有利的,這個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之后才會得到社會更多關注。”
多晶硅暴跌后遺癥 光伏企業掙扎求生
備受各國政府推崇的新能源板塊正在走下神壇,高高在上的股價讓各路資本擔憂。
實際上,過去半年多來,全球光伏企業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遭遇了業績大幅下滑的窘境,而從2008年初至今的多晶硅價格“過山車”行情,更讓這些光伏企業雪上加霜。
位于南京的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光伏,NASDAQ:CSUN)就是行業內的一個典型。
中電光伏2008年年報顯示,公司當年實現營業收入3.51億美元,同比增長49.4%,調整后的凈利潤卻是虧損2250萬美元。5月27日,中電光伏公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3700萬美元,環比下降14.4%,一季度公司共虧損880萬美元。
“庫存的原材料,到2008年底就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中電電氣集團分管集團光伏事業部的副總裁蔡志方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而庫存原材料的巨額損失,正是造成中電光伏2008年凈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2008年9月,多晶硅價格最高時接近每公斤500美元,為了避免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造成更大的損失,光伏企業紛紛大規模囤積多晶硅。但短短幾個月,供需狀況全面逆轉,多晶硅從供不應求變成大量積壓,到2008年末,多晶硅價格已經跌至每公斤150美元左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電光伏2008年四季度主動減產,當季營收出現環比63.7%的降幅,因囤積原料給公司帶來的直接損失達1060萬美元。另一家位于江蘇無錫的太陽能組件企業無錫尚德(NYSE:STP,尚德電力),2008年四季度單季凈虧損6590萬美元。當時,尚德的光伏組件庫存總額高達2.32億美元,該季度僅多晶硅及部分投資項目的減值就高達4000萬美元。
“今年3月,多晶硅價格最低時到過每公斤50美元,目前在60~65美元附近徘徊。很多硅料廠已經停產休整。”蔡志方說,“預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多晶硅價格可能會繼續下探到每公斤40~50美元,甚至不排除直接下到30美元的可能。”
而按照長城證券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周濤的預測,今年末多晶硅的價格應該在每公斤45美元左右徘徊。“多晶硅價格暴跌減輕了光伏企業的成本壓力,之前原材料成本占企業成本的比例高達90%左右,現在已經下降到30%~40%。”周濤認為,很多企業2008年庫存的多晶硅,也許要到今年二季度末才能全部消化完,這將直接影響這些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
周濤認為,雖然針對新能源行業的政策利好仍將不斷出臺,但在經歷了2009 年上半年的狂熱之后,“未來政策對股價刺激的邊際效應呈現遞減態勢。”
火電盈利回升 水電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09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502億元,同比下降23%。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化工行業利潤同比下降25%,建材行業增長8%,鋼鐵、有色行業整體扭虧為盈。電力行業利潤同比上升15%,其中火電盈利繼續顯著回升,水電實現利潤79億。
繼09年1-2月整體告別虧損之后,火電行業1-5月實現利潤總額114億(去年同期虧損28億)。盡管1-5月火電發電量增速僅為-6.5%,但08年下半年的電價上調以及近期煤價的平穩運行使得火電行業毛利率已經顯著回升至13%,接近07年全年16%的水平。1-5月水電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9億,同比增幅達到80%。主要原因在于水電多發(1-5月累計增速19.4%)、節能調度優勢以及去年的電價上調。
申銀萬國分析師預計09年上半年火電行業利潤總額約為157億,二季度環比增速在100%以上,建議繼續關注火電行業補漲機會,同時堅定看好水電投資價值。按照目前的煤價情況,在09年6月火電發電量的不同情景假設下,預計09年上半年整個火電行業利潤總額在155—159億,二季度環比增速在100%以上,盈利的回升十分確定,近期建議關注火電的補漲機會,推薦申能股份、華能國際、華電國際;水電方面,在年底碳稅開始逐步征收以及水電電價逐步上調的大背景下,其投資價值仍未充分體現,推薦目前擁有估值優勢的長江電力,以及水電進入收獲期和資產注入非常明確的國電電力。分析師維持三季度末銷售電價上調2分錢的判斷不變,并建議關注擁有電網資源的上市公司,例如文山電力、郴電國際、明星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