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說,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工業發展方向,我國當前緊迫的任務是通過技術經濟、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三個方面的充分論證,盡快確定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的跨越發展。
溫總理要求進行“充分論證”。可見,作為政府的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還未最后確定;或者也可以理解為現在意見還不一致,還需要通過技術經濟、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三個方面的充分論證,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確定政府的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這是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的跨越發展的根本,是要盡快完成的緊迫任務。
但目前有一種說法認為,美、日政府制訂電動車發展政策,實際上只是說說而已。言下之意,美、日政府并未將電動車發展政策認真當回事,我國也不必制定電動車發展路線,順其自然發展吧!有的部門稱“多次明確中央企業要發展純電動汽車”,但同時又強調“尊重企業的選擇”。這種對上、對下都能討好的態度,是最能拖延時間、維持現狀的一股強大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單純就事論事地“論證技術經濟、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就很難得出一致的認識。
美、日政府制定電動車發展政策,只是說說嗎?美國的布什政府曾大力支持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經濟論”熱了好一陣子,在我國的影響也很大。2006年布什親自宣布“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不是解決能源問題的近期、中期辦法,而是長期的辦法”后,“熱度”很快就退下去了。接著,他宣揚“插電式”電動車(PHEV),這項研究就在美國“升溫”了。可見,美國發展電動車有政策,而且靈驗。
奧巴馬政府上臺100天就宣布停止支持燃料電池電動車發展,半年許(2009年8月初)就發布了“‘下一代’電池和電動汽車計劃”,總經費24億美元,要求企業按1∶1的比例配套24億美元。奧巴馬政府不僅有完整的一套布局,而且力度很大,動作果斷,撥款迅速。
而日本經產省2009年6月發布的“創新能源技術計劃——電動汽車與電池技術”,明確提出了開發的具體時間表,這是近年來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發展到相應水平后的必然趨勢。其實,日本的日產汽車公司和三菱汽車公司由于不想和豐田公司、本田公司爭奪混合動力車(HEV)市場,早已經著手發展純電動汽車了。歐洲國家也有自己的發展戰略。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在2010年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必需果斷地制定電動車發展路線,并要堅定有力地推行,決不能久拖不決。
評論表單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