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正在“發力”并不僅僅只是這兩家企業,掰著指頭一算,江鈴、安源、昌河……我省汽車生產企業已集體介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相比較而言,我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醒得比較早”,眼下與國內同行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盡管距離產業化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按照規劃,到2015年,我省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銷售收入將達到150億元。
我省汽車企業集體觸“電”
“在轎車市場開始井噴之時,我省的汽車企業跟進‘慢’了半拍,錯過了最佳時機。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省與全國,甚至是全球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業內人士說,與其他省份相比,我省企業介入新能源汽車研發的時間并不晚,而且產品覆蓋轎車、客車、商務車等多種車型。
4月16日,百路佳客車公司新能源客車項目正式啟動。這是央企恒天集團去年底收購百路佳公司后的一個“大手筆”,投入7億元資金,用5年時間在南昌形成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氣汽車3條新能源汽車產品鏈。其中,一期工程投資2億元,完工后將形成1000輛新能源客車的新增生產能力,年新增銷售收入15億元。實際上,百路佳公司從2007年起就介入新能源客車的研發,目前公司的純電動客車等新能源客車已出口澳洲和歐洲市場。借力央企的資金、技術等資源,公司將快速形成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規模。
上饒客車則在去年與中國科學院電動汽車研發中心“牽手”,開展品牌、技術和資本的全方位合作,在上饒打造一個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基地。雙方合作項目將以純電動公交車、政府接待用車以及銀行運鈔車等專用改裝車為主要發展方向,力爭5年內形成銷量5000輛、銷售收入突破60億元的經營規模。
此外,江鈴汽車、安源汽車、昌河汽車等省內汽車企業也在多年前就介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江鈴集團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多個新能源項目正在進行獨立或聯合研發過程中,而且技術與國外同行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江鈴已有多款車型進入國家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盡管短期內受成本、技術等因素制約,市場還比較小,但未來的增長空間無限。因此,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投入將會越來越多,如果今后幾年市場放大,在2015年,可達到年產2萬輛各類新能源汽車的能力。
突破技術瓶頸,我省成立創新聯盟
5月7日,“院士專家團”來到百路佳客車公司提供咨詢服務。該公司技術中心總工王心宏迫不及待地向專家提出疑問:“如何提高純電動客車續駛里程?”其實,這也是困擾整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個瓶頸。據了解,目前我省已經成了動力電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抱團”進行技術攻關。
補貼替代的資源優勢是我省發展新能源汽車一張“王牌”。宜春被稱為“亞洲鋰都”,這為生產鋰離子動力電池提供了堅實的原料基礎。而擁有稀土資源的贛州也把新能源汽車列為支柱產業。原因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大致有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3類,電池、電機和電控是其中的關鍵組件。而贛州素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之譽,擁有稀土以及高性能永磁材料,鋰、鈷、銅等新能源汽車組件的核心基礎原料,因此具有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明顯優勢。
去年4月,宜春市建立了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全力打造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和35萬輛以上鋰電汽車生產基地,進行全產業鏈布局,預計到2015年,宜春市將形成60萬組以上汽車用動力鋰電池生產規模,產值超過1000億元。同年7月,省內兩家上市公司江特電機、安源股份發布公告,聯合江西鋰電新能、北京神州巨電新能公司,生產制造宜春鋰電新能源客車。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被我省列入了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目標是到2015年,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配套的動力電池達1億安時,占全國份額的10%。而類似科研機構、企業和資源的聯動發展,將為我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打開一扇明亮的“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