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來鋰電池產業開始發酵。今年的日本地震又加速了鋰電池產能對華轉移,加上當前鉛酸蓄電池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大整頓,專家預計國內電池產業將迎來一輪結構性調整,鋰電池板塊有望更上一層樓。
日本電池產業加快轉移
日本的鋰離子電池產業一直處于世界前列,其鋰離子電池與相關材料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50%。但地震嚴重影響了日本電池產業鏈的運轉。行業人士預計,由于日本地震,在鋰電池中下游或將出現全年約4%-7%的產能供給缺口。這部分缺口有望在中國和韓國一些廠家得到補充。而在上游材料不短缺的情況下,中國將更容易對日本電池產業鏈形成有效替代。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松下(Panasonic)已決定把更多鋰離子電池生產從日本轉移至中國,以降低生產成本,保持在全球市場中的最大份額。在2012年前該公司將投資200億-300億日圓(2.44億-3.66億美元)在中國建設一座新廠和升級設施。按該計劃,公司希望在2015年時將生產成本減少30%,在中國生產的電池量占到其總量50%。目前該公司80%-90%的鋰電池在日本生產,其余在中國。
作為電池的重要材料之一,全球鋁箔產能在日本地震后也出現較大缺口,日本本土兩大鋁箔企業日本制箔與東洋鋁業不約而同向中國的東陽光鋁拋出“橄欖枝”,相繼與后者簽訂《合作意向協議書》并成立合資公司,共同致力于工業用電池、車載電池配套的產品開發、生產和銷售。這不僅體現東陽光鋁的全球產業地位,更成為當前日本電池產能向中國內地加速轉移的標志。
對此,國內電池企業也已摩拳擦掌,紛紛準備承接新一輪國際產能轉移。這從有行業風向標之稱的電池展會中可見一斑。從今年9月19-21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將召開的“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電池產品及技術展覽會”(簡稱CNIBF振威上海電池展)組委會了解到,不少國內電池企業參展熱情高漲,不惜下重本擴大參展面積。距展會召開還有四個月,一樓展位已售罄,火爆程度在國內同類型展會中首屈一指。
國內鉛酸蓄電池業整頓帶來機遇
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內一些鉛酸蓄電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環保意識淡漠,造成一系列的鉛污染事件。作為全國重要的鉛酸蓄電池產地,浙江省環保廳近期開始對全省273家蓄電池企業進行地毯式排查,目前已有213家企業停產整治。有報道稱,目前工信部正著手建立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和回收企業準入制度,2000-3000家冶煉(廢舊電池回收后處理)企業,有可能因門檻限制被精簡至200-300家,縮水幅度達到90%。
專家指出,盡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鉛酸蓄電池仍將與鋰電池齊頭并進,但前者的行業整頓和洗牌必然會在短時間內給相關企業帶來影響,并促發電池產業的新一輪結構性調整。在此期間鋰電池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并在不遠未來成為電池產業主力軍。CNIBF振威上海電池展組委會稱,今年報名參加上海電池展的鋰電池參展商比去年多了一倍,已成為電池展的參展主力軍,這驗證了鋰電池產業即將興起的趨勢。目前已有臺塑長園、臺灣塑膠、南亞塑膠、立凱、友煜自動化、固緯電子等臺資企業競逐,抱團參展的態勢表露出臺資企業欲與國內企業爭奪市場的決心,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