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副司長表示,城市擁堵、環境污染、對石油的過度依賴等問題越來越突出,世界大環境的巨大變化已經逼迫汽車工業不得不進行重大變革,以支持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科技部很早就啟動了電動汽車專項研發工作,累計投入資金超過了20億元,其中大部分資金用于支持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同時,科技部還積極協調、組織純電動車的示范運營,通過用戶的實際使用,驗證產品的設計是否過關,驗證與基礎設計的銜接是否順暢,此外還驗證標準是否具有可執行性。示范運營在國外也發展得非常好,像法國、德國等都專門建立了用于純電動汽車試驗運營的專區,用戶可以不斷地反饋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幫助車企進一步完善產品設計,幫助政府建立相對合理的基礎設施并建立相關的標準。
張副司長認為,純電動車的市場需求很大,只是我們目前還沒有非常成熟可靠的車型,可以供大眾選擇,這也是當前純電動汽車所處的發展階段所決定的。所以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更需要重視技術的研發,只有扎實的技術基礎,才能促進汽車工業的發展,才能賦予品牌更多的附加值。
對于即將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張副司長表示,工信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以及規劃制定的牽頭部門,更多的是從行業整體發展目標、產業布局、政策體系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科技部也積極參與了規劃的制定工作,主要是對規劃涉及到的技術問題、具體標準等方面進行支持。而對于該《規劃》與科技部正在實施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張副司長表示,科技部的規劃主要是從技術角度出發,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若干重大技術細節提出詳細的發展計劃,例如電機要做到什么水平、電池要做到什么水平、電控要做到什么水平等等。
張副司長指出,中國發展純電動汽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絕不能失去信心。從長遠來看,純電驅動是大勢所趨,是戰略性的發展方向。同時,我們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目前的純電動,科技的發展需要一定的超前性,我們也需要關注諸如燃料電池這樣的發展方向,早開展研究。如果現在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純電動上,當有一天燃料電池時代來臨,我們還是沒有積累,又會像傳統汽車技術一樣落后。混合動力技術也應該引起重視,在未來的5-10年內,比較成熟和主流的還是混合動力汽車。不能因為混合動力所依賴的傳統發動機技術差距較大,就放棄,一旦放棄了就可能永遠都做不了。同時,只依靠挖掘傳統發動機的潛能,已經沒法滿足逐漸嚴格的排放標準和油耗標準,因此電動化是必然趨勢,而混合動力也是必經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