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謠言引發的“商業名譽損害案”牽出鉛蓄電池行業兩大上市公司———天能集團和超威集團。而這兩家公司由搶食市場份額而生出的惡性競爭已導致當地警方介入,同時,隱藏在行業背后的利益糾葛亦呈現于臺前。
11月21日,《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被稱為“蓄電池之鄉”的浙江湖州長興縣。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超威和天能均為香港主板上市企業,總部均在浙江湖州長興縣,主要產品和業務均為電動車用鉛酸蓄電池,兩家各占全國30%左右的市場份額。
正是這兩家電池大佬,近日卻因同一起謠言先后卷入輿論漩渦。
超威:董事長“被跑路”
11月22日上午,在超威集團總部,總裁辦主任郭常安向記者講述了事件開始時的情形。
11月12日中午左右,全國大部分電動自行車廠家、電池經銷商、代理商、分銷商、各行業協會負責人、同行業企業負責人均收到同一條短信:“昨日港深股市報道,超威電池董事長周明明移民澳大利亞,并減持7380萬股套出現金……面臨崩盤的可能性。”
而郭常安在接受采訪時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實際上超威董事長周明明當時在公司正常上班,不但沒有像短信內容一樣“套現跑路”,甚至看到傳言后還很吃驚。
“也許是以前有其他企業老板跑路的先例,所以很多人看到這個短信會選擇相信,并想辦法求證。”郭常安說,也許基于傳言內容的明顯漏洞,超威方面一開始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隨后,傳言進一步在網絡上散開。據郭常安介紹,行業股吧、微博、Q Q群當天晚上也開始傳播同樣內容的消息,“網傳超威電池周明明套現,移民澳大利亞……”。
超威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傳言出現后,超威股價一度從事發前的4.5港元跌至3.9港元。超威在此期間的訂貨會成了“謠言澄清會”,訂貨量完全脫離預期,另有部分供應商上門催討貨款,部分合作業務被迫臨時中斷。
在意識到“傳言”可能造成的影響后,11月13日,超威向長興縣公安局報案,公安局隨即立案偵查。
11月14日下午,專案組鎖定兩名嫌疑人———天能集團網絡工程部職員萬某和天能集團蘇南大區經理熊某,并分別對兩人采取強制措施。
11月23日,在長興縣公安局,一位蔣姓警官向《經濟參考報》記者提供的案情通報材料顯示:11月13日中午10時許,長興縣公安局接到超威集團負責人報案,稱有人通過手機短信及互聯網發布損害超威集團商業信譽的虛假信息,造成惡劣影響。接到報案后,長興縣公安局成立專案組,經過30多個小時調查取證工作,專案組分別于11月14日查獲兩名犯罪嫌疑人萬某和熊某。
案情通報材料顯示:經審理,萬某和熊某分別對私自編輯虛假手機短信轉發給客戶,私自將虛假信息轉發到互聯網上的行為供認不諱。目前,萬某和熊某因涉嫌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1條之規定,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名譽罪,已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郭常安告訴記者,實際上超威在此前也遇到過類似的“危機”。“不是一次兩次了。每當我們召開代理商大會,競爭對手都會發一些不利于超威方面的信息給相關代理商,總是想讓我們的會議開得不順利。行業內產品降價時,明明是對方帶頭降價,他們卻先發布消息說是我們先降價。”
“2010年超威在香港上市,對手曾發布一個行業分析報告,描述電池行業前景不好,希望以此影響相關投資者,阻礙超威上市融資”,郭常安說。
郭常安告訴記者,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傳言內容十分逼真,而且“專業”。“說我們董事長跑路,套現多少資金,有很具體的數目,還說到我們公司經營狀況很嚴重。因為數據詳細,所以相關影響也比較大。”
在采訪中,郭常安很明確地告訴記者,散布“董事長跑路”謠言與上述多起不利于超威公司消息的“均為同一家公司,同行業的知名企業。”
“因為我們的行業相互之間關聯度很大,”郭常安解釋說,雙方在銷售環節上存在“共享部分”。同一個行業,同一個區域,雙方的代理商彼此熟悉,經常會互通信息。
既然長興警方已于14日查獲散播“超威董事長跑路”謠言的員工來自天能,那么郭常安談及的這家“同行業的知名企業”,應該就是超威最大的競爭對手天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