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手機電池爆炸、電動汽車起火等事故頻發,鋰電池的安全性備受質疑。如何給鋰電池降“火”,變得至關重要。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迅速崛起,四川興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布,率先在業界推出兩款更安全、更長效、更穩定的鋰電新材料,即用于電池正負極制作的鎳錳酸鋰和鈦酸鋰材料,現已實現批量化生產。
降“火”
新材料提升鋰電安全性
四川興能新材的技術總監范未峰博士向記者介紹:“具有5v級輸出電壓的鎳錳酸鋰是新一代高電壓、高比能量的鋰離電子電池用正極材料;而具有高安全、長壽命、可快充特征的鈦酸鋰負極材料是目前唯一使用壽命超過3萬次的鋰電負極材料。”
興能公司產品在應用領域的具體范圍有哪些方面?這些科技的創新產品對我們現實生活有怎樣的實際運用價值?范未峰介紹,“我們把鎳錳酸鋰正極材料和鈦酸鋰負極材料做成電池后,與常規鋰離電子電池進行對比。經過高溫儲存、火焰灼燒、電鉆穿刺、槍擊、高速對撞等實驗,新型鋰離子電池禁得住考驗,不會發生自燃和爆炸。此外,其充電速度更快,10分鐘即可充到整體電量的80%。”
范未峰預計,今后幾年內,新型鋰離電子電池將會成為電力能源載體的主流技術方案,廣泛應用到各種電池能源領域,“如高能電池、3C快充電池、大中型動力電池組、大型儲能電站等民用領域,以及裝甲車、坦克、潛艇等軍事領域。”
填“空”
批量化生產技術國際領先
記者從日前舉辦的“鋰電新材料成果發布會”獲悉,四川興能新材的兩項鋰電新材料科技成果通過省科技廳鑒定,其鎳錳酸鋰的規;a技術首次實現了高電位鎳錳酸鋰正極材料的工業化生產,填補了國際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負極材料鈦酸鋰的規模化生產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在實現低成本批量化生產的同時又保證了其具有優良的電化學性能,并已經達到了年生產300噸的生產能力。
2012年2月,興能新材在劍閣縣劍門工業園投資20.14億元,建設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并已實現批量化生產。四川興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維利表示,有信心將這里打造成“中國第一大錳系列的鋰電池基地”。“預計項目全部達產后,鎳錳酸鋰正極材料年生產能力將達到一萬噸以上,鈦酸鋰負極材料年生產能力將達到5000噸以上,全部項目建成后,興能新材的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都將步入世界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