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軒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基地落戶上海松江事件再次升級。昨晚19:00上海松江區政府發言人在區政府官方微博上針對居民質疑作出回應,回應稱國軒電池廠生產無污染。然而松江區居民并不買賬,他們提出三大質疑,認為國軒電池廠不能重現2011年深圳龍崗比亞迪“污染門”。
“電池大王”來了,國軒電池廠通過環評、下半年動工的消息不脛而走,大多數松江區居民才知曉自己生活的居民區周圍即將建廠。自發的情況下,松江區居民通過網絡連接在一起進行維權。百度松江貼吧首頁名為“‘電池大王’國軒高科落戶松江 重度污染”的帖子是最近貼吧里點擊率最高的帖子之一。維權網站和不斷擴充規模的QQ群也迅速建了起來。
“電池廠這個事情我們不可以妥協。”維權QQ群管理員之一的王女士告訴網易財經。她住在國軒電池廠廠址以東的浪琴水岸花園,資料顯示,浪琴水岸花園是電池廠周邊居民最多的一個小區。廠址周邊3公里范圍內有35個居民區,居住人口約為8萬人。
松江區政府的回應在微博發出以后,王女士在微博留言“如果收集到1.5萬人的簽名,項目是否可以終止”,她認為按照周邊居民8萬人的基數,占總人數0.19%的150份抽樣調查并不能代表民意。針對區政府所發的回應,包括王女士在內的松江區居民對此提出三點質疑:
質疑一:150份調查不足以代表民意
在眾多爭議中,松江區政府出示的環評報告是受詬病最多的。松江區政府在昨晚的回應中稱環評3范圍3公里和150份抽樣調查有依據。回應表示根據上海市環保局《關于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活動的指導意見(暫行)》的要求,對于可能存在較大環境風險或影響的建設項目,公眾參與階段中書面問卷調查表的發放數量不得少于150份。而松江區政府在環評中剛好就只選擇150份。
“兩次公示結束后,我們開展了現場問卷調查,在以該項目為中心3公里范圍內的環境敏感點內選取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表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其中,68%的被調查者支持本項目建設,14%的被調查者有條件地贊成,16%的被調查者持無所謂態度,2%的被調查者表示反對本項目的建設。”日前,上海化工研究院環評工程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相比湯宗余所說調查中2%的人反對的說法,截止發稿時間,加入三個維權QQ群的居民共計2175人,占總人數8萬人比例已經超過2%。 “150份調查,對象是隨機的還是故意挑的?如果是隨機的能夠公開調查對象和調查問卷。”網名為“miaoxsl”的居民在百度松江維權貼上回復。
質疑二:占地140畝的大項目為什么沒有開聽證會?大部分居民尚不知情。
在百度貼吧的維權貼和維權QQ群里,大部分居民有這樣一個疑問。國軒高科投建的電池廠是占地140畝,總投資近10億的大項目,但是居民卻沒有接到開聽證會的通知。“現在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件事。”參與到維權行動的居民在百度貼吧及QQ群里表示,當初松江區政府將項目公示在《松江報》上,他們認為《松江報》受眾少導致大部分居民尚不知情。
質疑三:安徽的企業為什么選址要在上海?無污染的企業在其他地方為何碰壁?
“安徽的企業為什么跑到上海來”這是維權討論中居民常提的一個疑問,有消息稱國軒電池基地的項目先后在安徽和江蘇申請過,但均未過審批。聽說這個消息的居民認為之所以電池廠的項目在外地未能審批就是因為有污染。
2011年比亞迪深圳龍崗工廠“污染門”是居民提及最多的相似事件,王女士認為比亞迪在深圳建廠污染氣體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的可以說明一切。資料顯示,當年比亞迪在深圳龍崗的也是鋰電池生產項目。以新能源車見長的比亞迪最終在2012年表示從深圳龍崗撤廠重新選址。
“我是學化學的,電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染物,這些都是可以處理的,所以環保檢測是可以通過的。但是成本很高,很多企業裝有凈化設備,通過驗收,實際生產中,偷偷的向大氣和土壤中排放。被環保部門抓住罰款的錢遠遠小于治理污染的錢,所以很多企業都在玩這種把戲。”王女士告訴網易財經,能否將污染物凈化處理并不是問題,問題是高成本的情況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是否會嚴格遵守。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系副教授邱國紅告訴網易財經,生產鋰電池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相對較少,可能在空氣廢塵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同時,邱國紅表示,鋰電池生產產生的污染物,其凈化成本肯定是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