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行業:綠色汽車 鋰動未來
來源:證券之星 日期:2009-9-27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綠色汽車三種技術路徑:改進現有發動機和整車系統的能效,在現有發動機上使用更清潔的非石油燃料、汽車電動化。
各種綠色汽車技術將長期共存、互為補充,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和節能減排潛力,電動汽車尤其是插電式混和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很有可能成為中長期內(2015-2030 年)最重要的技術路徑。
鎳氫電池由于技術成熟和安全性好,是目前混和動力汽車電池的主要選擇,但難以滿足更高電動化程度需求;鋰電池是下一代電動車電池的最佳選擇,預計未來3 年左右將替代鎳氫成為電動汽車電池的主流。
動力電池產業鏈中,電池成組和關鍵材料的技術難度高、盈利空間大,此領域內取得技術突破和領先優勢的廠商將較容易向產業鏈前、后環節整合,成為產業發展壯大的最大獲益者。
國內企業在鎳氫動力電池市場的“機會窗”較小:日本企業從混和動力汽車到鎳氫動力電池已建立絕對主導的產業鏈優勢;鎳氫動力電池市場規模繼續成長的時間窗只有3 年左右;鎳氫電池市場總容量有限,高峰期估計不會超過20 億美元。
國內企業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具備趕超機會:國內已基本具備完整產業鏈條,現有二次鋰電池市場份額和關鍵的電池成組技術并未明顯落后國外廠商;鋰電池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降低成本,國內企業比日、美同行更具優勢;國內傳統汽車技術與國外差距大、資產沉淀少,政府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動力更大。
未來 5 年、10 年左右,電動汽車將推動鋰電池市場規模達約110、550 億美元規模,較目前的50 億美元分別成長120%、1000%,更長期的發展將推動鋰電池市場規模進入千億美元級別。
投資建議:看好鋰電產業優勢公司,增持基于對全球動力鋰電池產業廣闊的成長空間和國內產業具備趕超國外同行機會的判斷,我們看好國內鋰電池產業優勢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給予動力電池行業“增持”評級。
江蘇國泰(002091):旗下國泰華榮是國內電解液龍頭,動態估值不高,鋰電發展帶來長期高速成長機會,評級“買入”。
萬向錢潮(000559):現有汽車零部件業務估值較低,集團動力電池及電動車業務資產未來可能注入上市公司,評級“買入”。
杉杉股份(600884):立志打造全球鋰電材料龍頭,可能與汽車廠商合作生產動力電池,短期估值稍高,評級“增持”。
中國寶安(000009)、佛塑股份(000973)、中信國安(000839)等都將從鋰電產業發展中獲益,但非電池業務規模大,暫不評級,建議投資者關注。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各種綠色汽車技術將長期共存、互為補充,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和節能減排潛力,電動汽車尤其是插電式混和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很有可能成為中長期內(2015-2030 年)最重要的技術路徑。
鎳氫電池由于技術成熟和安全性好,是目前混和動力汽車電池的主要選擇,但難以滿足更高電動化程度需求;鋰電池是下一代電動車電池的最佳選擇,預計未來3 年左右將替代鎳氫成為電動汽車電池的主流。
動力電池產業鏈中,電池成組和關鍵材料的技術難度高、盈利空間大,此領域內取得技術突破和領先優勢的廠商將較容易向產業鏈前、后環節整合,成為產業發展壯大的最大獲益者。
國內企業在鎳氫動力電池市場的“機會窗”較小:日本企業從混和動力汽車到鎳氫動力電池已建立絕對主導的產業鏈優勢;鎳氫動力電池市場規模繼續成長的時間窗只有3 年左右;鎳氫電池市場總容量有限,高峰期估計不會超過20 億美元。
國內企業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具備趕超機會:國內已基本具備完整產業鏈條,現有二次鋰電池市場份額和關鍵的電池成組技術并未明顯落后國外廠商;鋰電池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降低成本,國內企業比日、美同行更具優勢;國內傳統汽車技術與國外差距大、資產沉淀少,政府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動力更大。
未來 5 年、10 年左右,電動汽車將推動鋰電池市場規模達約110、550 億美元規模,較目前的50 億美元分別成長120%、1000%,更長期的發展將推動鋰電池市場規模進入千億美元級別。
投資建議:看好鋰電產業優勢公司,增持基于對全球動力鋰電池產業廣闊的成長空間和國內產業具備趕超國外同行機會的判斷,我們看好國內鋰電池產業優勢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給予動力電池行業“增持”評級。
江蘇國泰(002091):旗下國泰華榮是國內電解液龍頭,動態估值不高,鋰電發展帶來長期高速成長機會,評級“買入”。
萬向錢潮(000559):現有汽車零部件業務估值較低,集團動力電池及電動車業務資產未來可能注入上市公司,評級“買入”。
杉杉股份(600884):立志打造全球鋰電材料龍頭,可能與汽車廠商合作生產動力電池,短期估值稍高,評級“增持”。
中國寶安(000009)、佛塑股份(000973)、中信國安(000839)等都將從鋰電產業發展中獲益,但非電池業務規模大,暫不評級,建議投資者關注。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上一篇: 二次電池:由“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
下一篇: 混合動力的未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