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光伏大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稱:“多晶硅不僅從未過剩,而且一直供不應求。”這一來自行業權威人士的言論,與去年發展改革委關于我國多晶硅“產能明顯過剩”的結論大相徑庭,很可能由此而推動新一輪光伏產業產能的擴張。為此,筆者提醒光伏產業界應透視需求旺盛表象掩蓋下的暗涌,注意防范4個方面的風險。
一、市場在外的風險
中國光伏產業起步雖晚,但后來居上,現已躍居太陽能電池生產第一大國之位,產量占據全球半壁江山,贏得了“世界光伏看中國”的美譽,此乃產業發展史上的奇跡。但突出的問題是95%的市場集中在歐美。風云變幻的貿易政策和經濟形勢,使光伏產品市場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國際金融危機曾使光伏產品的銷量和價格驟降;美國正在發起對我“301”調查,標志貿易保護和反傾銷制裁的大棒已橫空掄起;歐美國家對太陽能電站補貼政策的動蕩,也將影響光伏產品的銷量。哥本哈根會議后,世界光伏產業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國際間博弈將更加激烈。一旦國際市場受阻,國內市場還未全面啟動,我國的光伏產品將向何處去?對此,要有應對之策。
二、產能擴張的風險
我國光伏產業過去5年以產量翻8倍的高速增長。專家預測,未來5年還將以2到3倍的速度發展。中國現有上千家企業涉足生產太陽能光伏產業,有的專家用“野蠻生長”形容太陽能產業擴張勢頭。一般說來,適度競爭對促進產業發展是有利的,但在產品和市場均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眾多的企業耗費巨資買進國外材料、設備和技術,加工同樣的產品去爭奪國內外十分有限的市場,由此帶來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
現在,有的企業為獲得訂單而競相壓價,有的不計成本參與國內外電站競標,有的甚至降低質量和環保標準以求低價銷售。光伏產業原本有序發展可獲得的利潤,被“一哄而上”的發展方式所擠壓,本來十分緊缺的人才資源被高度分割,科技創新和持續發展能力受到掣肘。有的經營者抱怨:尚未成型已經畸形,新興產業變成微利產業。政府部門也指責如此發展“相當于大量輸出國內緊缺的能源”,“相當于傾銷國外的光伏材料、設備和技術”。如果繼續這種跟風式發展和產能爆發式的增長,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部分光伏投資就難以得到較高回報,有的企業甚至會因無力適應競爭而被市場淘汰。
三、技術換代的風險
我國光伏企業生產設備以及生產技術基本來自歐美國家。但它們為何不大規模生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呢?有人認為是為了保護其本國資源和環境。我認為這只是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目前光伏產品的技術并沒有真正成熟,投入與產出還未達到平衡,大規模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條件沒有完全具備,它們的光伏產業選擇了先技術后市場化的發展路徑。
實際上,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從來沒有放松對光伏技術的研究,都制定了本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計劃,而且作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太陽能發展技術研究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始終保持著引領新能源技術潮流的地位。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了分子“模板”可控制合成材料技術,有助于制造新一代低成本高效太陽能電池。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創造了太陽能電池疊加技術,使整個太陽光譜都可用于能源生產,轉換效率是傳統硅太陽能電池的兩倍。一旦太陽能光伏技術取得革命性突破并應用于市場,現有光伏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就可能面臨更新換代的風險。
四、能耗污染的風險
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點之一,是把發展轉變到“綠色發展”的軌道上來,實施“科學、綠色、低碳”的能源戰略。目前太陽能光伏產業“并不低碳”,尚德CEO稱其具有“三高體征”,即: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為此,去年9月,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出臺“若干意見”,對多晶硅還原電耗、毒害氣體回收利用率作出了明確規定,但由于不少企業采用技術比較落后的非閉環的所謂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能耗和環保均達不到要求。就是全球知名的英利集團也因多晶硅生產發生污染而屢遭附近居民投訴。
“綠色發展”要求我們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個產業的發展;在眾多民生問題亟待解決的情況下,政府也不可能不計效益地扶持一個尚未成熟的市場。由此可見,隨著節能減排指標的嚴格施行,一些難以達到節能減排要求的光伏企業將面臨兼并重組甚至淘汰的風險。
筆者提醒光伏界注意防范風險,絲毫沒有看淡這一產業發展的光明前景。光伏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最有希望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我以為,當前光伏產業發展的重點是強化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盲目擴大產能。
筆者建議,發展光伏產業應堅持統籌規劃、創新為先、注重質量、提高效益的原則。要著眼太陽能光伏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確定科學的發展路徑,整合產業資源,調整產品結構,嚴格行業準入標準,正確把握技術、試驗、示范、應用進程,保證健康、有序、持續發展;要把財政支持聚焦到技術創新上,加強太陽能核心技術的研發,重點支持研究機構和有研究實力的龍頭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努力提高產品投入產出的效費比,盡早改變“自己創造1美元產值,卻替美國創造9美元產值”的現狀,為我國爭取長遠的利益;要建立光伏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加強質量標準監測,以優良的品質贏得市場,以高效的服務樹立品牌形象;要從嚴格行業準入和執法監督兩個方面入手,落實節能環保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和污染,做到清潔能源清潔發展,新興能源確實低碳。
通過政府、行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光伏產業實現“節約、高效、潔凈、多元、安全”的要求,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興能源產業;太陽能光伏電站能實現平價上網,使用太陽能光伏產品回報大于投入,就一定能像太陽能光熱產品一樣,“不用揚鞭自奮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市場廣泛應用普及,真正開創人類的光明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