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嘉誠成功入股生產動力電池的香港中聚雷天公司,而中聚雷天則是深圳雷天能源在香港設立的生產動力電池的公司。進軍動力電池,李嘉誠向電動汽車市場邁出關鍵一步。
目前來看,國內整車廠家并不具有動力電池的研發技術,大部分的動力電池都是從外購買。比如哈飛的賽豹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由天津力神提供,奇瑞的S18電池由萬向提供,一汽的電動大巴由雷天能源提供。而這些生產電池的廠家,又同時為幾家整車廠商提供動力電池,可以說誰掌握了電池生產技術,誰就掌握了電動汽車市場。
李嘉誠此舉投資與巴菲特投資比亞迪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看重的是比亞迪的電池技術和整車生產能力,而這次李嘉誠即看重的是電池廠家的技術能力。今年1月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曾透露要于近期給予私人購買電動車補貼,根據此前的示范政策,像電動汽車這樣的零排放汽車補貼標準為6萬元。雖然真正實施的具體補貼標準尚未公布,不過給私人購買新能源車進行補貼,將會成為引爆電動汽車市場的關鍵。
一邊超人李嘉誠入股電動汽車電池廠家,一方面私人購車補貼將出臺,可謂利好消息空前。但是目前電動汽車業內標準不統一,仍將是阻礙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難題之一。
去年中汽協曾聯合國內十家整車企業開展制定電動汽車標準,并且十家車企也簽署了《電動汽車發展共同行動綱要》,這十家車企為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 中國重汽、華晨、奇瑞以及 江淮汽車。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榮惠康在接受網易財經連線時表示,由于目前車用動力電池的標準不一樣,電動汽車行業標準很難在近期出臺。當被問及上半年是否能出臺時,他表示恐怕還要過一段時間,目前很難說。
而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界的大佬比亞迪似乎也沒有能力馬上批量投產,榮惠康透露,目前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目前仍有幾個技術參數沒過關,其電池也沒有完全投產。充電標準的電壓多少、電池容量多少、如何保證快速充電時電池的壽命、充電接口是否統一等等都成為了標準尚待解決的問題。
不過面對眼下即將啟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標準顯然已經不太重要。一位電池廠家負責人對網易財經表示,現在最要緊的是馬上鋪開市場。這位負責人還透露,目前業內很多電池廠商準備準備收購整車廠商,自主生產電動汽車。今年初眾多汽車廠家也開始密集宣傳電動汽車,比亞迪稱e6電動車將會在美上市,奇瑞s18電動車將今年上市,浙江眾泰純電動汽車眾泰2008EV開始批量上市等等,除了電池廠家和整車廠家外,分享電動汽車盛宴的還有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