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不是小結,重點是第三個話題簡單的說一下我個人的幾點認識。第一,能源動力系統轉型是一種趨勢,對中國來講這種轉型顯得更緊迫。這種趨勢從一個現象看得出來,豐田的規劃2020年全系車是混合動力性車型,現在我看它的規劃肯定至少提前三到五年會實施的。另外,其他的主要公司和各個國家實施了轉型的戰略舉措。為什么中國緊迫呢?一是能源,快速增長,能源需求滿足不了。第二是第三階段油耗標準以及2020年和國際基本接軌這樣的能效法規要求,沒有動力系統的轉型,肯定在傳統內燃機上再做工作都滿足不了,包括歐洲在2020年的時候,它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效的二氧化碳排放是95克,在傳統內燃機上是滿足不了的,必須通過動力系統的轉型或者有一定比例的純電系統的動力系統才能滿足95克。
第二個認識,純電驅動的戰略發展轉型方向,現在已經啟動了新型戰略性的規劃,應該說這是確定的事實。
第三,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對我們國家來講還要在相當長時間堅持節能技術,就是傳統汽車的節能技術或者傳能系統的優化或者動力系統的轉型雙重戰略并重。我們提出來以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能夠優化傳統電力系統,達到進氡氣的節能目標,以原始創新為重點,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什么要以原始創新為重點,推動新能源汽車。
國家在新型戰略性產業當中明確的標志,第一是全面掌握核心技術,要掌握核心技術就必須通過以原始創新為重點。在新型戰略性方面,通過合作和引進吸收的難度會更大一點,以豐田普瑞斯為例,技術轉移是非常慎重的,如果真要走戰略轉型,必須要通過原始創新。
第四,關于后面的命題,技術路線。我們在前一階段為發改委做技術政策和科技部做“十二五”的規劃和工信部做電動汽車發展戰略研究,包括新興產業規劃,我們提出幾點,當然沒有完全共識,應該說還是比較高度的共識,提出了幾點思路。第一,必須明確確立純電驅動的戰略發展轉型方向,主要是純電動,包括燃料電池。燃料電池,近兩年對它的商業化預期放低了,實際上以豐田和歐洲幾個企業為例,他們認為未來純電和燃料電池誰占主體,十年二十年之后還沒有定數,至少豐田和歐洲的幾個廠認為燃料電池的可能性更大,豐田明確把燃料電池列為產品規劃,目標是2015年,確定純電驅動的戰略發展轉型方向。第二是實施兩頭齊進的發展策略,一是在小型特別是中低速的純電動汽車能夠在法規上給一個出路,因為小型的純電動和目前的電池特別是電池的技術水平相適應,國際上認為電動化必須從小型做起。另外一個是大頭,更多是混合動力,為什么是大車呢?我們在20個領域推公共服務領域用車,是政府補貼,不會引起其他的爭議。第三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產業布局,三類車三個關鍵的零部件,我個人認為這三類車嚴格來說不存在非此及彼或者相克的關系,可能是發展定位不同,發展的時序不同,在不同的階段對中國來說,在近期可能在產業化階段是一個混合動力為主,對長期轉型技術可能更多是純電動,包括燃料電池,也應該作為戰略儲備技術給予高度重視,這是幾點簡單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