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頻頻發起貿易戰,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身陷美國反傾銷訴訟中。昨日,導報記者從廈門市商務局世貿處了解到,幾天之內,廈門的一家鋼輪企業和泉州的一家光伏產業均受到牽連。
廈鋼輪企業尚未應訴
繼 8月30日宣布對中國進口的鋼輪征收介于26.24%到46.59%之間的反補貼關稅后,美國商務部前天又宣布,已初步決定對中國輸美鋼輪征收最高達 193.54%的反傾銷稅。美國商務部作出這一決定的理由是這批進口的中國鋼輪以所謂“不公平的低價”輸入美國,存在傾銷行為,據此對這些中國產品征收從 110.58%到193.54%不等的高額反傾銷關稅。
不久前的10月19日,美國7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剛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貿易申訴,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板施加限制,并征收超過100%的反傾銷關稅。
昨日,導報記者從廈門市商務局世貿處了解到,在美發起的針對我國鋼輪和光伏產業的反傾銷調查中,福建省內又有兩家企業被卷入其中。被牽涉其中的廈門企業是一家已在國內中小板上市的鋼輪制造企業,泉州的一家光伏生產企業也被牽涉其中。
廈門市商務局世貿處相關負責人透露,廈門被卷入的鋼輪企業目前還沒決定是否赴美應訴,而此次針對我國光伏產業的反傾銷對象主要是太陽能電池板,因此,廈門幾乎不受影響。
鋼輪案明年3月終裁
據了解,目前,美國商務部還有20天時間決定是否啟動對中國輸美光伏企業的調查,做出初步決定需要4-6個月,整個調查的完成需要約一年的時間。此外,在中國鋼輪上,美國商務部將于明年3月對上述反傾銷案作出最終裁決,而反補貼案則將于明年1月作出終裁。
對于美國頻頻發起對華貿易戰,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由于美國國內經濟下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政客操弄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學院主任何茂春表示,如果美國過于頻繁地使用貿易保護政策,其結果必將演變成貿易保護主義,這既不符合WTO規則,也對中美關系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中國既要頂住來自美國的壓力,同時也要采取必要的貿易保護手段對美國進行反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