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很多人剛買一年的手機就被擱置換新了。不過,人們在體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尚沒有意識到手機廢舊電池帶來的環保問題。
3月1日,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名手機用戶,多數人表示“舊電池在家里放著,沒處理”,也有的是把它當作普通垃圾隨意扔掉了。“以前手機價格高,用舊了送給鄉下的親朋好友,或者是老人都還挺喜歡。現在買部新手機也不要多少錢,便宜點兒的兩三百元就能搞定,所以想送人都不太受歡迎了,只得扔在家中的抽屜里。”說起家中的舊手機無處可去,許多受訪者都有同感。
而有關資料顯示,手機以及相關配件無疑將成為國內增長最快的“電子垃圾”。中國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手機生產和使用國度。目前,全國手機、筆記本電腦、MP3等電子產品每年淘汰的廢舊電池達6000噸之多,但只有2000噸左右得到回收。含有大量鎳、鈷等有害物質的廢舊電池,不僅浪費有色金屬資源,而且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手機、筆記本電腦電池報廢后,內部的大多數重金屬元素仍以各種形式保留在電池中,其中的汞、鎳、鈷等金屬都是嚴重威脅環境的物質。比如,一塊手機電池含有的鎘足以污染3個標準奧運會游泳池的水。除電池以外,充電器、鋰電池里面的銅、鋁、塑料、電解質以及其他有色金屬,對地下水、土壤也有很強的污染性。
而根據國家規劃,小靈通將在未來若干年內逐步退市,讓出頻率發展3G通信。由于小靈通終端與其他移動通訊網絡無法兼容,這意味著屆時超過5000萬臺小靈通將一下子成為電子垃圾。
“我早就知道廢舊手機電池對于環境有很大的污染,可是不扔掉,也沒有人來上門回收。”市民廖先生表示,自己是數碼產品愛好者,尤其是手機,差不多兩年就要換一個,幾年下來各類手機電池、充電器積攢了一堆,雖然毫無用處可也不想隨意拋棄,只好一直堆在柜子里。而在二手交易網站“站臺”網上,一些網友也紛紛發帖詢問如何妥善處理廢舊手機,尤其是電池、耳機、充電器等配件。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如今回收舊手機的門檻越來越高了。“太舊的不要,白屏的不行,山寨的便宜……”在回收舊手機的一個攤點前,記者手里幾款有點兒小毛病的手機頻頻遭到拒絕。由于現在手機功能翻新升級速度很快,老舊手機根本賣不上價,二手商販也提高了回收門檻,目前的行情是,雜牌手機、下線手機、破舊手機幾乎都找不到買家了。
“現在手機更新換代快,按理回收舊手機的買賣生意應該很好,但情況恰恰相反,有時幾天都碰不到一個買二手手機的,賣二手手機的人也很有限。”一名二手手機收購商指著柜臺內一堆手機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前幾個月回收的二手手機,一直無人問津。“像你這種手機,以前維修過,現在也不能正常使用,只能摘幾個零件、挑個喇叭使用,利用價值不高。現在只收沒有維修過的舊手機,這樣的手機還能再賣出去,消費者也能用。再說,現在好的二手V3,也就賣一百來元。”手機店主反映,二手手機回收后主要有三個用途:對可以進行基本功能操作的手機,一般轉手出售,賺取差價;不能正常使用的手機,對其部分零件進行再利用,即把有用的零件拆卸下來,用在維修手機里;而完全報廢的手機,只能當廢品處理。
“我早就知道廢舊手機電池對于環境有很大的污染,可是不扔掉,也沒有人來上門回收。”市民廖先生表示,自己是數碼產品愛好者,尤其是手機,差不多兩年就要換一個,幾年下來各類手機電池、充電器積攢了一堆,雖然毫無用處可也不想隨意拋棄,只好一直堆在柜子里。而在二手交易網站“站臺”網上,一些網友也紛紛發帖詢問如何妥善處理廢舊手機,尤其是電池、耳機、充電器等配件。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如今回收舊手機的門檻越來越高了。“太舊的不要,白屏的不行,山寨的便宜……”在回收舊手機的一個攤點前,記者手里幾款有點兒小毛病的手機頻頻遭到拒絕。由于現在手機功能翻新升級速度很快,老舊手機根本賣不上價,二手商販也提高了回收門檻,目前的行情是,雜牌手機、下線手機、破舊手機幾乎都找不到買家了。
“現在手機更新換代快,按理回收舊手機的買賣生意應該很好,但情況恰恰相反,有時幾天都碰不到一個買二手手機的,賣二手手機的人也很有限。”一名二手手機收購商指著柜臺內一堆手機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前幾個月回收的二手手機,一直無人問津。“像你這種手機,以前維修過,現在也不能正常使用,只能摘幾個零件、挑個喇叭使用,利用價值不高。現在只收沒有維修過的舊手機,這樣的手機還能再賣出去,消費者也能用。再說,現在好的二手V3,也就賣一百來元。”手機店主反映,二手手機回收后主要有三個用途:對可以進行基本功能操作的手機,一般轉手出售,賺取差價;不能正常使用的手機,對其部分零件進行再利用,即把有用的零件拆卸下來,用在維修手機里;而完全報廢的手機,只能當廢品處理。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國家環保部、商務部等頒布的《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明確規定,手機電池的制造商、進口商及使用手機電池產品的制造商等,都應當承擔回收廢舊電池的責任,并積極組建廢舊電池回收系統或委托回收系統回收。但這只是技術政策,對不履行責任的單位并無任何懲罰措施,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起不到應有的防控作用。
因此,盡管不時有運營商、手機商推出手機環保計劃,在營業廳或銷售店設置廢棄手機回收箱,回收廢棄手機、電池、充電器以及其他附件以再利用。但由于這些活動回收手機大都不支付任何費用,在目前市民環保意識不高的情況下,大都淪為宣傳環保理念的噱頭,難以真正實現循環利用。很顯然,業界推出的回收渠道,與一天比一天高漲的手機消費潮并不成正比。
采訪中,有市民提議,手機回收也可像家電“以舊換新”一樣推行,無償回收難以調動市民積極性,有償回收效果會更好。還有市民稱,當下不僅不同品牌手機電池規格型號不統一,即使是同一品牌的手機,電池、充電器基本也不能混用。所以手機更換后,造成的附件浪費很嚴重,對環境也造成了壓力。如果能在電池、充電器等方面進行統一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