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源啟動鋰電取代蓄電計劃
來源:人民網 日期:2011-4-29 作者:全球電池網 點擊:
“鋰電池取代鉛酸蓄電池是大勢所趨,預計5-10年時間里鋰電自行車將全面取代傳統電動車!”在綠源集團總部,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這樣告訴記者。基于綠源在鋰電池領域的技術突破,綠源自2011年起正式啟動“鋰電”戰略,全面進軍鋰電車領域。據悉,為彰顯綠源的“鋰電”決心和信心,在上海電動車展會期間,綠源將破天荒“雪藏”旗下所有傳統電動車,僅展出了10余款全新鋰電自行車,率先掀起電動自行車行業“二次革命”。
從5.8萬到2500萬,極速發展藏“隱憂”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擁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無疑是一個家庭富裕的重要象征,然而到了90年代末期和21世紀初,擁有一輛電動自行車成為老百姓小康生活的寫照。從自行車到電動自行車,見證了中國改革30多年來的出行變遷,也創造了一個新興行業迅猛成長的新神話:年產銷量從1998年的5.8萬輛發展到2010年的2500萬輛,全國保有量則達到了1.2億輛,短短十多年時間中國已成為電動自行車產銷量全球第一。
電動自行車的騰飛不僅成就了以源綠為代表的上千家車企,也讓中國繼續稱霸“自行車王國”,同時對未來全球生態保護帶來深遠影響。然而,在電動自行車行業飛速發展的背后,卻飽受爭議且危機重重。“非機動車與機動車之爭”、“牌照與駕照之爭”、“舊國標與新國標之爭”……每一次行業政策的出臺都會讓電動自行車企業出一身“冷汗”。
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告訴記者,電動自行車之所以存在爭議,其核心點就在于它的便捷性和高時速,高時速帶來了便捷,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由于部分騎行人交通法規意識淡薄,因電動自行車高速違規騎行引發的交通事故時有耳聞。在加大公眾交通法規宣教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將問題的關注點轉移到對電動自行車的設計上來,例如對電動自行車進行時速限制、重量限制。這樣帶來的結果是:一是低速電動自行車不被消費者接受;二是目前電動自行車主要以鉛酸蓄電池為主,減輕重量就導致蓄電能力下降,不能持久騎行。由此使電動自行車喪失市場優勢,從而導致大多數車企關停。所幸電動自行車國標在消費者、眾多車企、行業專家的一致反對中暫緩實施,但新的國標仍在制定之中,政策風險仍然存在。
與此同時,相比較鉛酸蓄電池而言,鋰電池在綠色環保上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經過從自行車到電動自行車的“行業改革”,電動自行車迎來了十多年的“春天里”,但隨著國家政策的日益嚴厲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電動自行車行業何去何從?一場變革已經在所難免。
尋求發展空間,“鋰電“夢想屢屢擱淺
電動自行車面臨的隱憂早已是行業的公開“秘密”,只是這些問題被行業近年來的高速發展所隱藏了,中國自行車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行業飛速發展及進入門檻較低,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電動車行業,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企業已達2000家且大多為中小企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幾乎把精力都用在了搶占市場上。加之受技術條件制約,導致電動自行車行發展十多年來鮮有創新技術顯現,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行業風險在增加。
那么,電動自行車行業的隱憂能不能突破?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衡量電動自行車的品質關鍵在蓄電池,解決行業難題的關鍵也是蓄電池,而問題的答案早在100年前愛迪生發展鋰電池時就已經給出了。據悉,鋰離子電池被稱為性能最為優越的可充電電池,有“終極電池”之稱,具有重量輕、比能量大、循環壽命長、無污染等特點,是真正的清潔能源。然而,由于鋰電池制的原材料昂貴且制造環境苛刻,導致鋰電池無法大規模量產,目前僅在手機、筆記本電腦、藍牙、便攜式攝像機、數碼相機、MP3、MP4、PDA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而在電動自行車行業,以綠源為代表的車企早在21世紀初就開始研發適合電動自行車的鋰電技術和鋰電池。早在5年前就有車企推出了鋰電池電動自行車,然而,由于產品性能不穩定、電池續航時間短、且價格極為昂貴,導致消費者接受度低、投訴不斷,更有少數車企在賭博“鋰電”的過程中中途倒閉。受“鋰電”先驅們影響,諸多車企放棄鋰電技術和產品創新,專注于市場運作與概念設計。據了解,目前在市場上的鋰電自行車大多為概念產品,實用性和創新性都難以達到市場普及的程度,導致鋰電自行車不慍不火、緩慢前行。
強攻“鋰電”孤島,綠源掀起“二次革命”
就在整個業界對“鋰電”戰略舉棋不定時, 2010年10月綠源高調推出一款新型鋰電自行車,鋰電池重2.5KG、整車僅重16.8KG、腳踏電動續行里程可達80公里,并取名“汽車伴侶”,主攻有車族市場。綠源“汽車伴侶”一上市就引起業界震動,被業界譽為尋找到了電動自行車行業的新“藍海”—中高端消費者及有車族市場。
更讓整個行業“措手不及”的是,在剛剛舉辦的上海電動車展上,綠源推出10余款鋰電自行車,涵蓋鋰電自行車、鋰電電動車、鋰電摩托車三大品類,由此將電動自行車全面帶進“鋰電”時代。綠源高調發布“鋰電”戰略不僅令業界艷羨,也引來一片質疑之聲——綠源鋰電池技術怎么樣?產品性能過關嗎?是“作秀”還是“自尋死路”?
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告訴記者,綠源早在2008年就啟動了鋰電科研項目,經過近三年的技術攻關,整合國內外技術資源,于去年成功突破高能量鋰離子電池技術。應用此項技術,在大大降低電池重量的同時,能量密度提高了普通鉛酸電池的3倍。而在鋰電自行車的整合研發上,實現了從電池到工業設計,從人性化到智能化的全面提升,以綠源“汽車伴侶”為例,通過全新開發的車載鋰電池充電器和DC-DC電源變換器,實現了個人移動電源技術的應用,綠源研發的高能量鋰離子電池能夠方便的為數碼產品如手機、數碼相機、手提電腦等產品進行充電或在線供電。
著名品牌管理專家李海龍認為,每一個重大技術革新都將催生一個新興的市場,鋰電技術在電動自行車領域的突破亦將如此,加之新能源發展、綠色出行、城市治堵的呼聲高漲,鋰電自行車以綠色出行、清潔能源的優勢將引領未來城市交通,以綠源“鋰電”戰略為契機,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正式進入“二次革命”時期。
對于綠源的“鋰電”戰略,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理事長馬中超給予高度肯定,他指出以鋰離子電池為動力的電動交通工具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綠源大力推廣鋰電車恰逢其時,也給電動車行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
從5.8萬到2500萬,極速發展藏“隱憂”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擁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無疑是一個家庭富裕的重要象征,然而到了90年代末期和21世紀初,擁有一輛電動自行車成為老百姓小康生活的寫照。從自行車到電動自行車,見證了中國改革30多年來的出行變遷,也創造了一個新興行業迅猛成長的新神話:年產銷量從1998年的5.8萬輛發展到2010年的2500萬輛,全國保有量則達到了1.2億輛,短短十多年時間中國已成為電動自行車產銷量全球第一。
電動自行車的騰飛不僅成就了以源綠為代表的上千家車企,也讓中國繼續稱霸“自行車王國”,同時對未來全球生態保護帶來深遠影響。然而,在電動自行車行業飛速發展的背后,卻飽受爭議且危機重重。“非機動車與機動車之爭”、“牌照與駕照之爭”、“舊國標與新國標之爭”……每一次行業政策的出臺都會讓電動自行車企業出一身“冷汗”。
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告訴記者,電動自行車之所以存在爭議,其核心點就在于它的便捷性和高時速,高時速帶來了便捷,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由于部分騎行人交通法規意識淡薄,因電動自行車高速違規騎行引發的交通事故時有耳聞。在加大公眾交通法規宣教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將問題的關注點轉移到對電動自行車的設計上來,例如對電動自行車進行時速限制、重量限制。這樣帶來的結果是:一是低速電動自行車不被消費者接受;二是目前電動自行車主要以鉛酸蓄電池為主,減輕重量就導致蓄電能力下降,不能持久騎行。由此使電動自行車喪失市場優勢,從而導致大多數車企關停。所幸電動自行車國標在消費者、眾多車企、行業專家的一致反對中暫緩實施,但新的國標仍在制定之中,政策風險仍然存在。
與此同時,相比較鉛酸蓄電池而言,鋰電池在綠色環保上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經過從自行車到電動自行車的“行業改革”,電動自行車迎來了十多年的“春天里”,但隨著國家政策的日益嚴厲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電動自行車行業何去何從?一場變革已經在所難免。
尋求發展空間,“鋰電“夢想屢屢擱淺
電動自行車面臨的隱憂早已是行業的公開“秘密”,只是這些問題被行業近年來的高速發展所隱藏了,中國自行車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行業飛速發展及進入門檻較低,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進入電動車行業,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企業已達2000家且大多為中小企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幾乎把精力都用在了搶占市場上。加之受技術條件制約,導致電動自行車行發展十多年來鮮有創新技術顯現,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行業風險在增加。
那么,電動自行車行業的隱憂能不能突破?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衡量電動自行車的品質關鍵在蓄電池,解決行業難題的關鍵也是蓄電池,而問題的答案早在100年前愛迪生發展鋰電池時就已經給出了。據悉,鋰離子電池被稱為性能最為優越的可充電電池,有“終極電池”之稱,具有重量輕、比能量大、循環壽命長、無污染等特點,是真正的清潔能源。然而,由于鋰電池制的原材料昂貴且制造環境苛刻,導致鋰電池無法大規模量產,目前僅在手機、筆記本電腦、藍牙、便攜式攝像機、數碼相機、MP3、MP4、PDA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而在電動自行車行業,以綠源為代表的車企早在21世紀初就開始研發適合電動自行車的鋰電技術和鋰電池。早在5年前就有車企推出了鋰電池電動自行車,然而,由于產品性能不穩定、電池續航時間短、且價格極為昂貴,導致消費者接受度低、投訴不斷,更有少數車企在賭博“鋰電”的過程中中途倒閉。受“鋰電”先驅們影響,諸多車企放棄鋰電技術和產品創新,專注于市場運作與概念設計。據了解,目前在市場上的鋰電自行車大多為概念產品,實用性和創新性都難以達到市場普及的程度,導致鋰電自行車不慍不火、緩慢前行。
強攻“鋰電”孤島,綠源掀起“二次革命”
就在整個業界對“鋰電”戰略舉棋不定時, 2010年10月綠源高調推出一款新型鋰電自行車,鋰電池重2.5KG、整車僅重16.8KG、腳踏電動續行里程可達80公里,并取名“汽車伴侶”,主攻有車族市場。綠源“汽車伴侶”一上市就引起業界震動,被業界譽為尋找到了電動自行車行業的新“藍海”—中高端消費者及有車族市場。
更讓整個行業“措手不及”的是,在剛剛舉辦的上海電動車展上,綠源推出10余款鋰電自行車,涵蓋鋰電自行車、鋰電電動車、鋰電摩托車三大品類,由此將電動自行車全面帶進“鋰電”時代。綠源高調發布“鋰電”戰略不僅令業界艷羨,也引來一片質疑之聲——綠源鋰電池技術怎么樣?產品性能過關嗎?是“作秀”還是“自尋死路”?
綠源集團董事長倪捷告訴記者,綠源早在2008年就啟動了鋰電科研項目,經過近三年的技術攻關,整合國內外技術資源,于去年成功突破高能量鋰離子電池技術。應用此項技術,在大大降低電池重量的同時,能量密度提高了普通鉛酸電池的3倍。而在鋰電自行車的整合研發上,實現了從電池到工業設計,從人性化到智能化的全面提升,以綠源“汽車伴侶”為例,通過全新開發的車載鋰電池充電器和DC-DC電源變換器,實現了個人移動電源技術的應用,綠源研發的高能量鋰離子電池能夠方便的為數碼產品如手機、數碼相機、手提電腦等產品進行充電或在線供電。
著名品牌管理專家李海龍認為,每一個重大技術革新都將催生一個新興的市場,鋰電技術在電動自行車領域的突破亦將如此,加之新能源發展、綠色出行、城市治堵的呼聲高漲,鋰電自行車以綠色出行、清潔能源的優勢將引領未來城市交通,以綠源“鋰電”戰略為契機,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正式進入“二次革命”時期。
對于綠源的“鋰電”戰略,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理事長馬中超給予高度肯定,他指出以鋰離子電池為動力的電動交通工具必將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綠源大力推廣鋰電車恰逢其時,也給電動車行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
上一篇: 江西鋰電產業一期完工
下一篇: 沒有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