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T市場研究機構——日本信息技術綜合研究所(IIT)最近發表報告稱,日本穩坐20年的充電電池市場第一寶座今年可能移交給韓國,同時呼吁日本對韓國企業在全球充電電池市場發起的猛烈攻勢提高警惕。報告中稱,2011年,韓國企業和日本企業在全球充電電池市場上的占有率將分別達到38.5%和38.4%。從現在的世界充電電池市場競爭格局看,日本信息技術綜合研究所預測的內容完全有可能成為現實。
政府大力支持以提高技術水平
2010年7月,在韓國總統李明博親自主持的一次綠色增長委員會報告大會上,韓國知識經濟部聯合企劃財政部、教育科技部和綠色增長委員會提交了一項旨在提高韓國充電電池產業競爭力的提案,內容包括未來10年投資15萬億韓元(約合125億美元)用于充電電池技術的研發,以增強該技術在全球的地位,增加全球市場份額,在2020年之前將韓國打造為世界最大的充電電池生產國。
提案主要涵蓋以下四項內容:一是增強大中型電池產業競爭力;二是集中研發充電電池核心材料;三是構建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四是推動建立“國際充電電池產業融合路線圖”。韓國政府預計,如果相關項目的研發達到預期目標,到2020年,韓國在該方面的技術能力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80%,韓國電池制造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達到50%。
目前,在韓國十大集團(以資產為準)中,三星、LG、韓華、POSCO、樂天、GS等7個集團已進軍充電電池市場或宣布進軍該市場。以三星SDI和LG化學為首的韓國企業繼手機、筆記本電腦小型電池市場后,在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汽車電池領域也將領先日本。
核心材料市場仍是日本天下
日本信息技術綜合研究所研究報告中有關充電電池市場的分析是成品領域。在充電電池核心材料領域,日本依然占據壟斷地位。
充電電池由正電極、負電極、隔膜和電解液4個部分組成。充電電池的原理是,利用正負兩極的電壓差距,存儲電力和發電。隔離正負兩極防止其接觸的是隔膜,電解液是填充正極、負極以及隔膜之間空間的物質。這4個核心材料占全部成本的65%至70%。這些核心材料的全球最大生產商幾乎都是日本企業。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是正電極的最大生產商;日本日立化成工業是負電極的最大生產商;在隔膜市場,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和美國CELGARD正在爭奪市場前兩位;只有在電解液領域,韓國Panaxetec與日本宇部興產可以一較高低。
由于日本企業壟斷核心材料市場,隨著三星SDI、LG化學等成品企業的電池出口量的增長,韓國從日本進口的材料也不斷增加。2009年,韓國企業的充電電池出口總額達到24.5億美元,而核心材料進口額接近一半,達到10.7億美元。其中從日本的進口額為4.9億美元,占46%。
韓國知識經濟部在2010年7月發表的《充電電池競爭力加強方案》中承認了這一劣勢。據分析,韓國電池制造技術與日本,但材料和核心技術競爭力不到日本的一半。韓國知識經濟部和充電電池業界表示,目前充電電池核心材料的國產化率只有30%左右。韓國業內有關人士說,即使韓國坐上充電電池成品領域的第一寶座,充電電池市場的真正第一依然是日本。
針對核心材料掀起投資熱潮
對于在充電電池材料領域落后于日本的問題,韓國企業加大了在該領域的投資,爭取在兩年內改變現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進軍負電極市場的GS集團和POSCO。GS Caltex和Posco Chemtech于2011年7月分別在慶尚北道的龜尾和忠清南道的燕岐投建充電電池負電極工廠。截止到2010年,韓國的負電極國產化率只有1%,負電極市場被日本企業一手掌控。但如果兩家企業在2011年年底啟動生產,就能滿足韓國國內需求。
LG化學和SK Innovation繼充電電池成品后,開始生產充電電池核心材料。LG化學已經開始生產正電極和電解液,負電極和隔膜尚處于研發狀態。SK Innovation2005年在韓國率先實現充電電池隔膜技術商用化,已成為該領域世界前五大企業。該公司還在與韓國愛敬油化共同開發負電極。
韓國政府和業界認為,在對便利性、生態環境友好型電源的需求增長推動下,全球充電電池市場規模將從2010年的123億美元擴大到2020年的779億美元。其中,移動信息技術產品使用的小型充電電池市場規模將從當前的94億美元增至220億美元;電動汽車及能源存儲用大中型充電電池市場份額將從當前的30億美元增至559億美元。如果充電電池市場像預想的那樣發展壯大,每一個核心材料的市場規模都將超過10萬億韓元。這就是韓國大企業除成品以外,對材料也給予高度關注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