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北萬達銀座上演了一場激烈的四驅車路演賽,安裝著不同品牌同種規格新電池的車在這里展開激烈角逐,最終安裝了雙鹿堿性能量王的四驅車脫穎而出,無論是平均速度還是總體耗時,都遙遙領先于對手,啟動時強有力的馬達聲音也讓現場的觀眾驚嘆。
經國家化學電源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認證,在模擬數碼相機放電模式下,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鹿堿性能量王5號電池的放電次數,是國家標準堿性5號電池放電次數的3倍。雙鹿堿性能量王由“中銀電池”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研發團隊自主研發,這是一支由博士后、博士、碩士、高級工程師組成的創新隊伍。
近年來,“中銀電池”堅持創新理念,把科技創新放在企業發展首位,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自主研發了世界上第一條可變型號電池生產線,實現了從產品到設備全部自主開發,為企業減少設備購買成本上億元。
從“拿來主義”的制造型企業發展成“走出去”的創造型企業,“中銀電池”始終保持旺盛活力的秘訣,除了科技創新以外,管理創新也發揮了重大作用。包裝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的工作,以往每條生產線都配套包裝線,工作負荷度不一,效率也參差不齊。從2004年起,中銀公司開始整合包裝人力和資源,歷經4年形成了包裝月產能2億只電池的包裝部,不僅效率翻番,還幫助企業突破了產能桎梏,及時完成客戶訂單。“整合工作經驗推廣后,公司又相繼成立了配送中心、清潔組等,把分散的同工種員工整合形成新的專業化部門,大大節約了人力。”包裝部經理李桂葉說,以前配送8000萬只電池的包裝材料需配備34名配送工,現在產量提升到了2億只,配送工作21人就能完成。
“中銀電池”飛速發展的另一個關鍵是人才創新,企業擁有一個允許失敗、鼓勵創新的機制,激發了員工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出一批“藍領專家”。傅祥方是一個典型,他1995年從甬江職高畢業進入公司,不怕失敗、刻苦鉆研,從榔頭都使不好的一線工人成長為擁有電池套縮機、全自動吊卡機等幾十項創新成果的設計師。“公司源源不竭的創新動力,與企業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濃厚氛圍密不可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畢燕靜感慨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