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傳統和現在的太陽能電池都有局限性,比如生產成本高,運行效率低以及耐用性,而且很多電池都依賴有毒而稀缺的材料。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太陽能電池,原則上說,會最大限度地減少太陽能技術的所有這些局限性。

新電解質材料銫錫碘(CsSnI)的晶體結構,以及光學和電學傳導屬性。
特別要指出的是,這種設備首次解決了格拉茲爾電池(Gr·tzel cell)的問題,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低成本環保太陽能電池,但具有顯著的缺點:就是泄漏。這種染料敏化電池(dye-sensitized cell)的電解質是用有機液體制成,會泄漏,而且會腐蝕太陽能電池本身。
格拉茲爾電池使用分子染料吸收陽光,再轉換為電能,就像植物中的葉綠素(chlorophyll)。但是,這些電池使用壽命通常都不到18個月,這就使它們不能進行商用。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替代材料,已經有二十年。
在西北大學,跨學科協作是一個基礎,納米技術專家羅伯特·P.H.昌(Robert P. H. Chang)提出質疑,與化學家梅爾庫麗·卡納其迪斯(Mercouri Kanatzidis)討論格拉茲爾電池問題。卡納其迪斯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新材料,用于這種電解質,實際上,這種材料開始是一種液體,最后成為一種固體物質。這樣,這種新的全固態太陽能電池本質上就是穩定的。
“格拉茲爾電池在概念上像是燈泡,但沒有鎢絲或碳材料,”卡納其迪斯說,需要更換這種麻煩的液體。“我們創造了一種強大的新材料,可以使格拉茲爾電池效果更好。我們的材料是固體,不是液體,所以應該不會泄漏或腐蝕。”
博士后研究生純因(In Chung)在卡納其迪斯小組工作,與研究生李斌洪(Byunghong Lee)密切合作,李斌洪屬于羅伯特·P.H.昌的小組,他們開發出這種新電池,取得的性能提升總體上看大約是每月1%。
西北大學的這種太陽能電池中,薄膜復合材料是用銫(cesium)、錫和碘制成,稱為CsSnI3(銫錫碘),這種復合物取代了格拉茲爾電池中的整個液體電解質。這種新的太陽能電池更高效,更穩定,使用壽命更長,詳細內容發表在5月24日的《自然》雜志上。

CsSnI3固態太陽能電池組件的能級。
羅伯特·P.H.昌說:“這是第一次演示全固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系統,有望超過格拉茲爾電池的性能。我們的研究開辟了一種可能性,就是這些材料有可能成為最先進的,產生高得多的效率,超過我們迄今所見過的。”
西北大學的這款太陽能電池表現出的最高轉換效率大約是10.2%,這是迄今報道過的最高效率,對于固態太陽能電池采用染料敏化劑而言,就是這樣。這個值接近已報道的格拉茲爾電池的最高性能,就是大約11%至12%。(傳統太陽能電池采用高純硅制成,可以轉換大約20%的入射光)。
不同于格拉茲爾電池,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既使用n型也使用p型半導體,而且使用單層染料分子,作為兩者之間的結。每個近似球形的納米粒子,都是用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制成,都是一種n型半導體。卡納其迪斯銫錫碘薄膜材料是一種新型可溶性P型半導體。

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的橫斷面,屬于硅上的CsSnI3/TiO2電池。
“我們的廉價太陽能電池完全使用納米技術,”羅伯特·P.H.昌說。“我們有億萬顆納米粒子,這給予我們巨大的有效表面積,我們給所有的粒子都涂上吸光染料。”
單個太陽能電池的尺寸是半厘米×半厘米,約10微米厚。這種有染料涂層的納米粒子被包進去,卡納其迪斯的新材料,開始時是液體,可倒進去,會在納米粒子周圍流動。很像油漆一樣,這種溶劑會蒸發,形成固態物質。這種吸光染料中的光子會被轉換成電能,吸光染料就在兩個半導體之間。
羅伯特·昌選擇使用的納米粒子,直徑約20納米。這種尺寸會優化設備,他說,增加表面積,而且可以在粒子之間形成足夠的空間,使卡納其迪斯的材料可以流過去,并沉淀。
從技術上講,這種新的電池不是真正的格拉茲爾電池,因為用孔導電的材料CsSnI3本身也吸收光。事實上,這種材料可吸收更多的光,吸收更廣泛的可見光譜,勝過格拉茲爾電池使用的典型染料。卡納其迪斯-羅伯特·昌的電池中,CsSnI3也發揮其他作用,使電池運行,這一作用不是液體電解質電偶具有的,這一作用就是吸收光。
“這僅僅是開始,”羅伯特·昌說。“我們的概念適用于多種類型的太陽能電池。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種輕巧的薄膜結構可兼容自動化生產,研究人員指出。下一步,計劃制作大型太陽能電池陣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