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鋰電池行業獲得了長足發展。鋰電池以其比能量高、壽命長、重量輕等優點,在數碼產品功能市場中占據壟斷地位,與此同時,在電動車及儲能領域的應用也逐步擴大,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成為券商及投資機構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
大軍挺進中國,投身鋰電大潮
在如此大好的形勢下,鋰電池無疑成為了企業眼中的“香餑餑”,眾多電池企業紛紛加碼鋰電,各路資金大舉向鋰電池全產業鏈進軍。2011年,澳大利亞銀河資源在宣布將投入1.34億澳元,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建設一家國內最大的碳酸鋰工廠。2012年,美國電池巨頭A B A T集團、杉杉電池、邁科新能源、等鋰電池企業相繼進駐東莞。索尼計劃到2014年3月,把鋰電池組裝工廠轉移到中國。松下的鋰電池產業雖然早已在中國扎根,但仍計劃將其日本貝塚工廠的產能轉移至正在蘇州現有工廠附近新建的鋰電池工廠,爭取到2015年將中國的生產比例提升至5成。美國威能公司也開始在中國布局,現已在蘇州成立了兩家公司生產電池成品。
不僅僅是電池企業,眾多車企巨頭也紛紛聯手共同開發、進軍新能源領域。繼比亞迪聯合戴姆勒之后,豐田也決定與寶馬牽手,共同研究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用于混動車與純電動車的研發生產。記者還從上海電池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了解到,“今年振威上海電池展(CNIBF 2012)比往年更加火爆,受益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展商參展熱情高漲,同時還出現了不少新鋰電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參展。”可見,鋰電潛力無限,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電池企業投身到“鋰電大潮”當中。
準入門檻提高,助推鋰電發展
相比鋰電企業的一路高歌猛進,蓄電行業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記者從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國慶處了解到,到今年1月2日為止,累計獲得生產許可證的鉛蓄電池企業共有1877家,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字,截至3月22日,只有315家企業仍在生產。可見,自去年5月份環保整頓風暴后,絕大部分鉛蓄電池企業大受影響。
5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了《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以下簡稱《準入條件》),并將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一條例的出臺,不僅為對鉛酸蓄電池行業影響深遠,同時亦推動了電池行業的洗牌,加快了鋰電池的發展。
《準入條件》的出臺,預示著準入門檻的提高,蓄電池行業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整頓風暴,隨著蓄電產能大幅下降,供給缺口擴大,鋰電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據《2011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用鋰電池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相對于鉛酸蓄電池的份額,鋰電自行車在所有電動自行車中所占的比重只有4%,但鋰電池輕巧、環保,廢棄后不會產生環境污染,隨著鉛酸電池行業整頓風潮的持續,電動自行車對鋰電池的需求必然將出現明顯增長,替代機會出現,可以說,《準入條件》助推了鋰電行業的發展。
商機無限,眾多巨擘涌入CNIBF
伴隨著鋰電池旺盛的生命力而來的是無限的商機。各路精英投身鋰電行業的同時,紛紛布局市場,通過專業展會宣傳自身。作為亞洲三大電池展之一——第四屆中國(上海)國際電池產品及技術展覽會(以下簡稱振威上海電池展)正是電池企業宣傳推廣的首選平臺。
振威上海電池展是由中國電子學會、沈陽蓄電池研究所、廣東省電源行業協會及廣州振威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國家級專業電池展會,一直以來備受業界關注。上屆展會成功吸引了包括日本、韓國、美國、法國、德國、瑞士、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約10000多名海內外專業觀眾到場參觀,第四屆中國(上海)國際電池產品及技術展覽會將于2012年10月16-1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本屆展會規模擴大至30,000平方米,預計展商500家,目前已經成為全球電池業界精英共同探討行業最新發展大勢的盛會之一。
由于具備了雄厚的買家資源、優越的國際影響力、多元化服務的競爭優勢,振威上海電池展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知名企業大力參與,如天能、超威、圣陽、理士奧、雙登、駱駝股份、風帆電源、萬好萬家、猛獅、七星電子等上市公司,以及Maxwell、3j&j、Telsonic、埃地沃茲、幸義等國外名企,同時也涌入眾多業界精英,其中包括今朝時代、立塬新能源、贏合科技、鴻寶、蘭格電氣、浩能科技、駿泰、展羽、嘉拓、達力、二環、華興電器、金帆、先特、盛達、鑫旭、金麥克斯、榮恒、松陵、拜特、貝士德、聯威泰科、匯杰、奧威、久兆等品牌企業,為數眾多的業界翹楚齊聚上海同臺競技,這似乎意味著新一輪的電池市場“攻防戰”已經打響。
為了更好的配合電池市場的格局變化,擴大行業信息交流,解讀《鉛酸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對電池行業的影響,促進電池行業的發展及實現新跨越,展會同期還將舉辦2012第四屆中國電池技術創新(上海)論壇,會議將圍繞“行業分析、電池技術、電池材料、電池應用、政府政策”等熱點關注為主題,積極探討電池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屆時力邀各界的名家精英,齊赴上海共討電池大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