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總裁圓桌會議”邀請了國際知名企業的高管人士,就電動汽車政策和市場環境問題進行探討。
主持人:
電動汽車需要一些支持政策,特別是補貼政策,我想問問利伯先生,大眾汽車現在在電動汽車產品研發方面做好了哪些準備,這些車投放市場之后需不需要補貼,大家買不買得起?
托馬斯.利伯:
我并不這樣認為,因為補貼并不是特別標準、特別常規的事情,我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才是對市場來說更重要的,給我們的顧客帶來更好的產品是最重要的,而并不是為了補貼生產,不要過于重視補貼,雖然我知道補貼對于中國市場特別重要,補貼對于一些私營廠商來說的確很重要,這一點我也理解。
主持人:
Tesla的數量增長比較快,應用各種補貼政策了嗎?
鄭順景:
補貼政策,我覺得要看你的出發點是什么,我們有幾個不同的目標,有的目標是減低我們國家對石油進口的依賴,還有就是減低排放,這兩個目標沒有國家、沒有品牌的區別,所以在這個層面如果能做到一臺好的新能源汽車、電動車,得到補貼是比較合理的,還有一個原則就是支持我國的自主品牌企業,做更好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這方面我們算是進口商,所以這方面是需要商討的,我也不知道未來我們會不會變成國內生產的一分子,變成合資企業的一分子,但如果按先后來判斷,從減低國家對石油進口的依賴以及從減排來定義我們需不需要支持,我覺得Tesla是應該需要支持的。
主持人:
鄭先生總是不愿意正面回答我的問題(笑)。
下面我們還有一些時間,我想首先回應一下李剛處長提出的問題,李剛處長專門講了電池行業怎么管理的問題,電動汽車的技術之所以受到局限,關鍵在于電池技術方面,請各位老總談一談對于電池技術的突破下一步是怎樣的展望,對于電池企業應該如何管理,它們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才能夠給整車、給電動汽車配好電池?
還是從利伯先生開始。
托馬斯.利伯:
我想,電池確實是電動汽車里最重要的部件,同時它也是成本最高的,我們想做的事情是,五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研發電池了,在我們研發的時候我們非常專注電池組,同時我們也進行了很多地方的實地考察,三年前我們在做鋰離子電池,然后我們將它做成電池組,做成一個整體的模塊,這是我們的方式,一步步建立我們的電池能力,從最初的電芯到電池、到電池組,一步步做起來,我想這樣可以更好實現我們在電池方面的目標。
現在我們在做電芯方面的自主研發,對于電池管理系統我們也非常重視,進行自行研發,因此這就是未來大眾電動車電池的情況。
史奧文:
在談到中國電池產業發展的時候,在過去我們有過經驗,大多數人都關注每個電池的具體細節,對于電池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比較擔心所有的電池到最后必須是安全的,必須有一定的容量,我們需要看到整個系統、整個電池模塊隨著電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整個能源使用、能源密度、安全性上更勝一籌,剛才我同事也提過其它一系列受限技術,在整個監管方面,在談到安全檢測方面,所有電池和其它零部件培養是安全的,當我們把單個設備拿出來檢測時,必須要做到單個安全。
對于電池產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對于所有的汽車制造商,我們也必須要確保零部件的安全、電池的安全,需要一些全新的技術支持,這樣也可以降低整車的成本。
韋睿:
在技術方面確實是這樣,如果我們看自己的智能手機,電池能夠持續幾天?可能只有一兩天;看一下手表,手表里面有電池,它會持續多長時間呢?會持續一年,手表電池能持續一年,智能手機最多兩三天,智能手機有十五到二十年的歷史了,手表電池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了,對于電動車的電池又是什么樣呢?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電池產業研發出在壽命和各個方面都非常成熟的產品,電池產業和汽車產業緊密合作,才能提供很好的客戶體驗,比如在零下四十度和零上五十度,電池可能就不作業了。
對于電動車的電池,我們需要它在零下八十度,零上四十度時也能保證正常運行,這是非常關鍵的技術,我們會讓所有重要的供應商和制造商、整車商通力合作,我覺得我們還需要幾年時間作出切實的努力和切實的成績。
鄭順景:
我們不僅需要和電池廠商有緊密合作,還需要在功能上、產能上有所配套,因為現在電動車有一個產能的問題,但很快就會上得非常厲害,電池商的產能能否配合到呢?這對于它的質量和價格是有重要影響的因素。
另外我還是想拉回客戶層面,對客戶來講這方面要是透明的,完全不用想成本是多少、它會不會壞,它要具有足夠的可靠性,以我們車為例,它有一個半年的保養,半年之內他不用擔心這個車會不會壞,要不要花一筆錢,換一塊電池,要把消費者的疑慮打消,這對于讓他們接受新產品也是一個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