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究竟有多“熱”?
*新能源類最熱搜索詞
小編首先提供一組數據搜集的數據,百度搜索“太陽能”26,200,000篇,谷歌搜索“太陽能”17,600,000條,也許這個數據還不能說明什么,那么作為新能源類的光能節能環保能量,我們來看看搜索結果:百度搜索“光能”2,000,000篇,谷歌搜索“光能”12,100,000條,想必這樣的數據大家可以完全清楚明白了吧。
*市場數據
近幾年在能源危機日益加劇和人們環保意識逐漸加強的態勢下,全球太陽能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2007年全球太陽能新裝容量達2826MWp,其中德國約占47%,西班牙約占23%,日本約占8%,美國約占8%。2008年全球太陽能新裝容量達到了5500MWp以上,其中,按地區排名西班牙名列首位,德國第二。2008年,全球太陽能安裝總量已累計達15GW,西班牙新裝量為2.5GW,約占2008年新增安裝量的一半。
雖然目前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但是2009年以來全球各國的相關政策已經給予太陽能光伏產業極大的信心。相信經過一段時期的快速發展,國內市場飽和之后,太陽能資源相對缺乏國家的企業走出國門,到海外圈地或許會成為一種常態。
*太陽能產業基地
回顧太陽能產業基地建設新聞,可以看到:
內蒙古:全力打造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內蒙古憑借豐富的太陽能和硅礦資源,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全力打造光伏產業基地。內蒙古可再生能源豐富,太陽能資源占有量居全國第二,太陽總輻射量在每平方米4800-6400兆焦耳,年日照時間為2600-3200小時。近幾年,隨著國家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內蒙古各地相繼利用太陽能資源,發展單晶硅、多晶硅光伏產業。
據了解,內蒙古伊泰集團于2007年在鄂爾多斯市建成國內首座205千瓦太陽能聚光光伏示范發電站。這個項目總投資2100萬元,安裝200千瓦聚光太陽能光伏電池和5千瓦常規平板光伏電池,于2008年1月實現并網發電。預計到2015年,內蒙古伊泰集團在鄂爾多斯市建成年產10萬千瓦數倍聚光光伏電站,成為國內規模、技術、經濟效益領先的太陽能發電站。
北京:首個新能源產業基地揭牌重點發展風能太陽能
北京八達嶺新能源產業基地正式揭牌,這是北京市第一個新能源產業基地。該基地占地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將重點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并正式簽約新能源產業孵化器項目,該項目投資1億元,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將主要為入駐基地的企業提供研發、生產、項目設計系統集成、產品展示等配套設施。
安徽: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開工建設
安徽蚌埠市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于3月25日正式開工建設。太陽能蚌埠基地將打造非晶硅基板TCO生產線和非晶硅電池生產線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建成后,望實現年產值25億元。
廈門:力爭打造太陽能產業基地
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的“冶金法太陽能多晶硅制備技術及應用研討會”上,國家科技部相關領導及中國兩院院士等40多位業界權威人士齊聚會場,致力于推動低成本太陽光伏發電。記者從會上獲悉,廈門今后將加大投入,力爭打造國家“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廣東:首個太陽能產業基地在佛山動工
2009年1月,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與廣東省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佛山市三水區建設集研發、裝備和制造三大項目的太陽能產業基地。基地主要進行太陽能電池、光伏電站、光伏與建筑一體化材料等太陽能中下游產業的研發與制造。并于5月26日正式宣布開園動工。
洛陽: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基地正式落戶
年產20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1500萬支全玻璃真空集熱管、6萬噸高硼硅玻璃毛坯管——到2011年年底,一個河南省重要的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基地將在洛陽科技園區“橫空出世”。
這有助于進一步優化洛陽現有產業結構、增強洛陽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大工程,就是洛陽市今年4月從江蘇太陽雨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引進的四季沐歌(洛陽)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基地項目。
上海:南匯工業園區打造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上海南匯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奚志忠在近日SEMICON展會上舉行的南匯工業園區聚集太陽能光伏產業推薦會上表示,光伏產業高利潤時代已經過去,開發區和企業心態應調整好,追求長期效應,踏踏實實工作,光伏前景十分看好。
奚志忠表示,南匯發展光伏產業具有幾大優勢:發展空間和土地資源優勢、交通優勢、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優勢和充裕的人力資源優勢。南匯工業園區地處南匯區中心,南依洋山國際深水港,北靠浦東國際航空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同時,南匯工業園區將對入駐企業提供產業扶持政策、優惠的土地批租價格、工業標準廠房配套、銀行融資與貸款貼息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隨著近幾年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南匯工業園區圍繞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集聚,重點引進了一批骨干企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鏈。上海曙海太陽能有限公司、卡姆丹克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普羅新能源有限公司已先后入駐南匯工業園區。
*最熱門話題
關于太陽能探討的大大小小的論壇、會議已經成百上千場了,小編粗算如“太陽能產能過剩之辯”、“太陽能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太陽能技術發展現狀”、“太陽能應用”、“太陽能光伏展覽會”、“太陽能下鄉”、“太陽能發電”、“太陽能大熱背后的理性呼喚”等等,舉不勝舉。
*中國市場
有一報道稱:“太陽能行業為‘中國創造’贏得尊重。太陽能是太陽內部或者表面黑子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產生的能量。太陽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資源豐富,既可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無任何污染。
為人類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形態,使社會及人類進入一個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時代。對于中國這一重視節能、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度,有明顯的后發優勢。”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太陽能產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正迅速從“替代能源”向“主流能源”轉變。未來60年,太陽能將會越來越深刻地影響民眾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在世界太陽能熱利用工業還處在實驗階段時,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先行者尚德電力、江西賽維、皇明集團等通過自主創新,率先建立了從上游產業鏈控制到檢測技術等完善的太陽能產業體系,用短短幾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30年沒有實現的夢想,成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企業,為“中國創造”在世界贏得了尊重。小編相信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
*筆者良言
小編對太陽能愛也悠悠,恨也悠悠。愛因為它夠節能、夠環保、功能夠強、變幻夠多,恨因為它貴、它還有很多技術不夠完善、中國的太陽能研發技術比不過國外的。
行業人士也表示,目前中國在太陽能應用方面已經排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在技術方面仍落后別國,我國出口的太陽能產品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一直以來,中國市場巨大的剛性需求讓太陽能產業呼之欲出。據統計,中國大約有3.5億個家庭,若每戶每日供應100升60度熱水的話,全年需要6643億度電,這幾乎是全國全年發電量的一半,折合人民幣4000億元。如果這些家庭全部用上太陽能的話,每年相當于節省4.7個三峽總電站的總負荷。
目前,我國倡導的節能減排思想促成了太陽能與建筑設計的完美結合。中國政府對太陽能產業的重視似乎“鐵了心”,中央財政12.7億啟動“太陽能屋頂計劃”的推行,讓筆者對于政府的果斷和大力支持節能產業而叫好,但叫好的同時不禁也捏了把汗,這么大面積推廣,能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莫到頭來是跟風的結果,應用的同時可別忘了要提高技術研發能力,不能老靠其它國家的技術,讓他們賺“大錢”,你我都只是個“推廣者”,我們也要做太陽能產業“研發者和開拓者”中的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