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新再生能源具有依據日照量或風力的大小產生電力、致使電力生產不規則的弱點。在大規模批量供電的現在,用電網小規模地接受新再生能源是有限制的。此外,由于平時基礎發電設備使用的是價格低廉的原子能和煤,但是需求高峰時使用的是高價原料天然氣和石油,儲備發電設備的電力生產費用達到了基礎發電設備生產費用的2.7倍。
現在的電網難以自我診斷,并且故障及停電的可能性尚存,發生故障時必須手動恢復。到了20世紀90年代,電力公司紛紛開始構想未來的電網,基本的構想是通過應用通信網絡技術,提升電網對發電、輸電、配電進行完善的控制和電網的安全性,防止電力供應量的不足或大規模停電事件的發生。
革新電力能效助力企業應對挑戰
可自我診斷、可保護系統和單獨運轉、發生故障時可半自動恢復自我治愈的技術解決方案正是智能電網。智能電網并不是指特定的技術或者產品,而是指一個比現在的電力網整體的等級高、智能化的系統。
所謂智能電網,即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能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
吳壽憲強調說,智能電網是一個完整的信息架構和基礎設施體系,幫助電網企業在精細化、智能化運營的基礎上應對挑戰,提升企業競爭力。如果說將信息通信(IT)技術導入到電力線,這個已有的電力傳送體系是實現從發電所到家庭的單向通行的話,智能電網就是一個雙向通行的系統。
智能電網真正的特征就是要對整個電網進行全面的控制。智能電網可將新再生能源資源這種不穩定的能源,通過電力轉換裝置轉換為電壓和頻率等穩定的電力能源,與儲存裝置結合并可按照時間帶對電力的供應進行一定的調節。同時,智能電網應用需求狀況的差等收費制,分散了電力的需求,以實時告知消費者電力使用量的方式來引導消費者節約能源。
例如,將洗衣機設置在電力費用低廉的時間運轉,利用夜晚的時間為電力汽車充電。此外,各產品中內置智能芯片,可以尋找最佳的電力費用時間消費電力。據預測,智能電網構筑后,能源的節約率在6%左右。
LS產電推進綠色智能電網發展
通過智能電網,電力市場將蛻變成為一個多數供應者和需求者參與的完全競爭的市場。太陽能、風能等新再生分散型能源也變得普通化。作為韓國工業電氣控制和自動化領域發展的領軍企業,LS產電始終以響應客戶需求為己任。為制定引領未來的數字化產業標準,LS產電依托其在電氣化、自動化、管件和新業務領域所擁有的豐富的工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客戶提出整體解決方案及創新的自動化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