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
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廢棄在自然界電池中的汞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無機汞可以轉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魚類的身體里,人食用了這種魚后,甲基汞會進入人的大腦細胞,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破壞,重者會發瘋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俁病就是甲基汞所致。鎘滲出污染土地和水體,最終進入人體使人的肝和腎受損,也會引起骨質松軟,重者造成骨骼變形。汽車廢電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屬鉛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終對人造成危害。
廢電池污染及其處理已經成為目前社會最為關注的環保焦點之一。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有關人士認為,隨著我國電池的種類、生產量和使用量的不斷擴大,廢舊電池的數量和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廢舊電池含有汞、鉛、鎘、鎳等重金屬及酸、堿等電解質溶液,對人體及生態環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據了解,其中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危害較大、列入危險廢物控制名錄的廢電池主要有:含汞電池,主要是氧化汞電池;鉛酸蓄電池;含鎘電池,主要是鎳鎘電池。
湖南省動力化學電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楊毅夫博士告訴筆者,盡管我國一些大型電池生產企業已經開始生產無汞電池,但是大量中小企業生產的仍然是含汞電池,因其價格便宜,應用面廣,銷售量相當大。鉛酸蓄電池主要應用在汽車、電動自行車、通訊備用電源和應急電源等方面。而鎳鎘電池則普遍用于手機、電動工具、電動玩具等方面,是一種可充電電池。
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里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進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人體一旦吸收這些重金屬以后,會出現哪些病癥呢?據有關專家介紹,汞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重金屬,對人體中樞神經的破壞力很大,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生在日本的震驚中外的水俁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目前我國生產的含汞堿性干電池的汞含量達1%-5%,中性干電池的汞含量為0.025%,我國電池生產消耗的汞每年就達幾十噸之多。鎘在人體內極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癥是肺氣腫、骨質軟化、貧血,很可能使人體癱瘓。而鉛進入人體后最難排泄,它干擾腎功能、生殖功能。
專家們認為,由于電池污染具有周期長、隱蔽性大等特點,其潛在危害相當嚴重,處理不當還會造成二次污染。據楊毅夫博士介紹,我國沿海某省的一些農民在回收鉛酸蓄電池中的鉛時,因為回收處理不當,把含有鉛和硫酸的廢液倒掉,不僅造成了鉛中毒,而且使當地農作物無法生長。
金屬種類危害的表現
錳
過量的錳蓄積于體內引起神經性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綜合性功能紊亂。較重者出現兩腿發沉,語言單調,表情呆板,感情冷漠,常伴有精神癥狀。
鋅
鋅的鹽類能使蛋白質沉淀,對皮膜粘膜有刺激作用。當在水中濃度超過10-50毫史/升時有致癌危險,可能引起化學性肺炎。鉛:鉛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活血系統、消化系統和肝、腎等器官能抑制血紅蛋白的合成代謝過程,還能直接作用于成熟紅細胞,對嬰幼兒影響甚大,它將導致兒童體格發育遲緩,慢性鉛中毒可導致兒童的智力低下。
鎳
鎳粉溶解于血液,參加體內循環,有較強的毒性,能損害中樞神經,引起血管變異,嚴重者導致癌癥。
汞
它在這些重金屬污染物中是最值得一提的,這種重金屬,對人類的危害,確實不淺,長期以來,我國在生產干電池時,要加入一種有毒的物質——汞或汞的化合物,我國的堿性干電池中的汞的含量達到1-5%,中性干電池為0.025%,全國每年用于生產干電池的汞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此外對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也有不良影響,1953年,發生在日本九州島的震驚世界的水俁病事件,給人類敲響了汞污染的警鐘。
重金屬污染,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人類如果忽視對重金屬污染的控制,最終將吞下自釀的苦果,因此,加強廢舊電池的回收就日顯重要了。
回收廢電池:家用電器的普及和種類的增加,使得電池的使用量隨之劇增。廢電池混在垃圾中,不僅污染環境,而且也是浪費。全國電池年消耗量為30億只,因無回收而丟失銅740噸、鋅1.6萬噸、錳粉9.7萬噸。我們應該把廢舊電池與其它垃圾分開,集中起來送去回收。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廢電池的回收。德國的很多商店要求顧客在購買電池時,同時要把廢舊電池交回給商店;日本專有分類箱收集不同的廢電池。
當電池內部的化學物質反應完全后,電池再也不能供電了,成了一顆廢電池,通常情況下人們就隨手一丟,再買過另一顆新的。大多數人會說,這是很正常的。但他們沒有想到,就在那舉手投足之下,也是在破壞他們的家園 —— 地球。也許有人會問: “ 就這么一個小東西對于地球來說,能有什么了不起呢!還說什么破壞? ” 電池看上去并不那么具有破壞力,但是看東西不能全看表面。廢電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屬汞、鎘、錳、鉛等。當廢電池日曬雨淋表面皮層銹蝕了,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據測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土壤里,可以使 一平方米 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扣鈕電池可以污染 60 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就近全球 50 億人來計每個月每人丟一顆電池,一年累積下來 600 億顆電池,對地球的破壞力可說是很大的了,其對人類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難以想象了,據統計,僅 北京市 每年因廢電池而進入自然環境的汞竟然達到 29.6 噸,這數目不能不讓人頭痛。所以廢舊電池是不可以隨意丟棄的。在廢電池回收上,各國都很重視。另外,發達國家生產的各類鋅錳子電池已是無汞電池了。而且發達國家也不允許進口含汞電池。因此中國的含汞電池也不能進入歐美
廢電池中含有汞、鎘、鉛、鋅等重金屬有毒物質。人若汞中毒,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死亡率高達40%;鎘的主要危害是腎毒性,還會續發“痛痛病”( 引起骨質疏松,軟骨病和骨折)同時還是致癌物質;人體食用含鉛的食物,會影響酶及正常血紅素合成,影響神經系統; 廢電池在填埋處理一個月內,其金屬外殼就會被腐蝕穿孔,廢電池中的有害物質就會進入土壤、水體,對環境造成污染。據環保專家測試,如果 6噸生活垃圾中混入一粒含汞電池,當這些垃圾進行填埋后,土壤中汞的濃度就會超過安全標準;若廢電池混入生活垃圾進入焚燒廠,則其中的汞、鎘等金屬將會在高溫下氣化排入大氣,使大氣環境受污染,影響人體的健康。 正常使用時電池中的汞、鎘等并不會滲漏出來造成危害。
相關資料:
一、電池的組成:干電池、充電電池的組成成分:鋅皮(鐵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銅帽;蓄電池以鉛的化合物為主。舉例:1號廢舊鋅錳電池的組成,重量70克左右,其中碳棒5.2克,鋅皮7.0克,錳粉25克,銅帽0.5克,其他32克。
二、廢舊電池的危害性:廢舊電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屬上,如鉛、汞、鎘等。這些有毒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鉛:神經系統(神經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部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變。汞:精神狀態改變是汞中毒的一大癥狀。脈搏加快,肌肉顫動,口腔和消化系統病變。鎘、錳:主要危害神經系統。
三、廢舊電池污染環境的途徑:這些電池的組成物質在使用過程中,被封存在電池殼內部,并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經過長期機械磨損和腐蝕,使得內部的重金屬和酸堿等泄露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就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的食物鏈。過程簡述如下:池土壤微生物動物循環粉塵農作物食物人體神經沉積發病.專家們認為,由于電池污染具有周期長、隱蔽性大等特點,其潛在危害相當嚴重,處理不當還會造成二次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