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推出的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目前除了在深圳有極小批試用外,市場仍難覓其蹤。種種跡象表明,在各種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角逐中,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力方向。
電動汽車成新興戰略性產業
上周二,工信部發布了第五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名單。在該推薦目錄名單中,上海申沃、江蘇常隆和柳州五菱三家企業的三款電動汽車,赫然在列。
事實上,自第193批新車目錄首次公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以來,迄今為止工信部公布的5批共46款各類新能源汽車中,電動車就占了28款,不僅數量超過所有其他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總和,而且涉及的廠家有東風、長安、奇瑞、比亞迪、哈飛等近20家。
此外,電動汽車最近更是“榮升”為“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新興戰略性產業的“七子”之一,如此種種足以看出,國家已把電動汽車而非其他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列為未來國家的戰略性產業之一。
而此前一個多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電動汽車還被列入兩國國家元首簽署發布的《中美聯合聲明》。
廠商發力齊掀電動汽車熱潮
政策面推動電動汽車的“東風”陣陣襲來,而在企業層,發力電動車的“擂鼓聲”,也頻頻響起。
上周四,上海汽車與美國A 123系統公司聯合宣布,雙方將按照51:49的股比,成立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生產和銷售車用動力電池系統。作為一家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領域領先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A 123目前擁有世界一流的大規模鋰離子電芯和電池系統生產能力。業界普遍認為,上海汽車和A 123的合作,將有助于上海汽車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戰略,并在電池系統這一關鍵零部件產業化發展上形成突破。
與此同時,記者從哈飛汽車獲悉,該公司生產的賽豹高速電動車已獲“準生證”正式進入國家高速電動車生產目錄。哈飛汽車有關人士透露,該款車很快即可產業化生產,并將首先進入我國政府采購范圍。
此外,可年產純電動汽車1萬輛的中航電動汽車項目也已落戶鄭州航空港區。該項目與安徽、重慶、河南、貴州等地多家整車制造商均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并在此基礎上與國內大型整車制造廠商合作生產純電動汽車,2012年一期工程建成時,該項目可年產純電動汽車1萬輛。
結合此前比亞迪F3D M雙模和E6電動轎車、奇瑞S18電動轎車、北汽“北京”牌BE701純電動轎車及上海汽車即將推出的電動客車和轎車,電動汽車掀起的股股熱潮已明顯掩蓋了其他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有關人士表示,從目前各廠家規劃看,電動汽車無論在產能和銷量方面,未來都將占到新能源汽車的半數以上。
電動汽車上路需過“三道坎”
不過,盡管電動汽車聲浪很熱,但國內還沒有一家企業敢承諾某個時候一定會推出自己的電動汽車。比亞迪F3D M雙模電動車去年底就宣布今年要上市,但除了在深圳有極小批試用外,市場難覓其蹤;奇瑞S18也宣稱將于今年上市,但目前了解,該車年內上市已完全“沒戲”!奇瑞和長安電動車研發相關人士均表示,目前制約國內電動汽車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一個是電動汽車產品本身,一個是其成本,還有一個就是其使用的基礎設施。
據了解,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四塊,分別為電池技術、電機驅動及其控制技術、電動汽車整車技術及能量管理技術。在國內,盡管比亞迪、上汽、奇瑞、長安等幾年前就啟動了電動汽車研發,并各自在相應領域取得了較大進步。但從目前情況看,幾大主要電動車開發企業,均還處在某些方面有優勢但其他方面又有短板的狀況。如比亞迪的電池技術不錯,但電動汽車整車技術卻不突出;上海汽車整車及能量管理技術雖有較大優勢,但電池對其來說又是巨大挑戰。
從電動汽車的成本來看,作為一代全新產品,其產業化后的銷售規模無法預期,不少廠家相關人士都表示,電動車上市后至少要比同平臺的傳統汽油機車價格高出50%以上。事實上,以比亞迪F3D M近15萬元的市價來看,相比最便宜的F3,價格足足高出了9萬多元,這種情況無疑也將制約電動汽車走向市場的速度。在國內,盡管重慶、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等城市都提出要補貼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但具體對電動汽車如何補貼,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說法。
電動汽車使用的基礎設施其實是另一個成本問題。依據電動車的特性,如何保證及時、方便地充電以維持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顯然將成為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現在來看,想讓電動汽車的行駛環境擁有完善的充電站網絡,單靠汽車廠家和電網企業的努力顯然不夠。連一直對電動汽車的未來充滿信心的日產總裁卡駱斯·戈恩也明確表示,“電動車有光明的前景,但如果政府不加入完善充電站之類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行列,電動汽車的未來就會比較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