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副省長史濟春宣布項目正式奠基開工
安陽市市長張笑東在奠基儀式上致辭
人民網安陽12月19日專電 12月18日上午,河南紅日投資集團年產1萬噸高性能鋰電銅箔、年產1萬噸磷酸亞鐵鋰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安陽市(北關)紡織產業集聚區隆重舉行。河南省副省長史濟春、國家高科技節能減排促進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強、安陽市市委書記張廣智、市長張笑東等重要領導出席了儀式,并為該項目共同奠基培土。
對于鋰電的開發,我國目前已擁有一些成熟的經驗,未來鋰電市場的需求將更多來自于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而磷酸亞鐵鋰和銅箔就是鋰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其性能對鋰電池的容量、功率、安全、壽命有著重要影響和作用。
相關負責人在介紹該項目時提到:此項目總投資約7億元,預計在明年年底正式投產,年總產值可達17億元,形成利稅1.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用于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磷酸亞鐵鋰,其原料主要是從鍛造鋼鐵的廢酸液中提取,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形成一定意義上的價格優勢。針對軋鋼酸洗廢液的處理問題,專門研究出一種無排放的綜合處理體系,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作為河南鋼鐵的生產基地安陽,在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時期,與新能源項目的結緣無疑是一次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雙贏的良好契機。
2010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今年3月20日我國頒布《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到2011年,包括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在內的新能源汽車要形成50萬輛的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要占到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而在9月8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了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利好的政策環境,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和潛力,無疑為此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給力不少。
據相關數據顯示,對于鋰電類開發項目,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各自的路數和規劃,亦有喜有憂。需求決定供給的平衡.。主要擔憂在于:電動汽車在2015年之前仍屬于產業化早期,量產規模不足以消化產業擴張,時間上的不匹配可能導致供需結構性不平衡。紅日集團董事長方真表示:新能源的運用和掌握是必然趨勢,如何優化、有效降低成本是一種切入角度。目前安陽項目主要側重于動力型鋰電池的原材料生產,同時會傾向于配合下游產業鏈的配套產品研發(如鋰電能源存儲),規避相應風險,把握運營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