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兩頭在外,受制于人” 企業創新能力是關鍵
來源:中國經濟網 日期:2011-3-25 作者: 點擊:
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受制于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和山東裕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祺翔就此展開了討論。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去年的產量達到國際市場的50%以上,生產組件的價格目前每一瓦大概是合人民幣7塊到10塊,比歐美市場要低30%左右,各種各樣的生產成本相對比較低,因此中國的光伏產品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但是我們不能把這個產業僅僅當做加工產業來看待,一定要在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方面要有所突破,這才是改變這種狀況的根本。目前產業在晶體硅方面的制造研發技術還是領先的,但是在薄膜電池方面技術和設備相對比較落后。” 孟憲淦說。
但他也指出, “十二五”期間要使光伏產業的產業鏈更為完備,其重點是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如果在這個目標上能有所進步的話,那么我國光伏產業還是會在國際上有很好的競爭力的。
山東裕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祺翔認為,造成“兩頭在外,受制于人”的原因是終端技術不夠成熟,無法降低成本。第二,國內市場遲遲未能開發,在國內的應用范圍比較小。第三,國內的光伏扶持政策力度不大,投資商在國內銷售的利潤空間不大。
他認為光伏企業應不斷地提高光伏終端科技的含量,應多多嘗試與大學院校進行校企聯合項目開發,以較快較好的形式取得更好的科技成果和新興技術應用到生產中來,從而降低光伏的成本,使市場的銷售能夠打開。
另外要加快國內市場的開發,政府應該給予配套的政策和補貼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使得企業在國內的產品自產自銷,降低成本,擴大在國內的廣泛應用。
上一篇: 美公司投資建越南最大太陽能電池廠
下一篇: 沒有了
版權聲明:全球電池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
>>相關文章

正在加載評論列表...
本文共有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