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以倍增速度快速發展,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然而,與德國、美國等太陽能應用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太陽能應用市場發展明顯滯后,我國超過90%的光伏組件是出口國外的。影響太陽能電池推廣應用除了政策的原因外,還因為它的成本太高,一旦光伏發電的成本可以與常規能源(煤、油、天然氣)競爭,甚至只要比風能更低,那么國內的市場就會大規模啟動。因此,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是太陽能電池得以大規模應用的關鍵。業內人士表示,提高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據了解,轉換效率提高1%,成本會降低7%。
日前,力諾光伏集團和IBM在山東濟南宣布在晶體硅電池技術方面達成合作,通過技術革新提高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稱: “光電轉換率是太陽能光伏電池片兩大核心技術指標之一,目前國內單晶硅電池片平均光電轉化效率約為18%左右。由于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未來行業利潤率的提升還是要依靠相關技術的突破。”
事實上,提高電池轉換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一直是業內廠商努力的目標,目前國內各光伏大廠已紛紛采取行動。尚德電力投入規模化生產的pluto冥王星高效太陽能電池,突破了太陽能電池常規制造的瓶頸,打破了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效率達 17.5(多晶硅)和19.5%(單晶硅);英利采用“熊貓”技術的生產的高效單晶組件刷新了此前的效率紀錄,目前轉化效率已經達到19.89%。力諾光伏與IBM技術合作,也圍繞晶體硅電池轉換效率的提高。在新技術應用下,預期將使力諾光伏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在現有基礎上大幅提升。
據了解,力諾光伏還與IBM共同搭建了一個人才交流的平臺,互相學習交流。目前,國內光伏行業面臨高端人才奇缺的問題,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缺乏較強的研發隊伍,在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大量的技術難點需要攻關,比如如何使硅片做得更薄,更節約高純硅材料,如何使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20%以上,如何使組件的使用壽命進一步提高等等,這都需要高端的領軍人才。力諾集團總裁高元坤認為:“光伏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大浪淘沙的階段,優勝劣汰將加速行業的新一輪洗牌,電池轉換率的提升無疑成為企業制勝的法寶,最終決定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仍是技術。而人才是實現技術升級和突破的第一要素,只有不斷打造光伏領域的世界級技術人才隊伍和研發團隊,才能真正走上專家型道路。我們相信通過與IBM的通力合作,力諾很快將從一個行業的追趕者,成長為行業的領軍者。”
近年來,基于陽光經濟與健康產業的穩健增長,力諾集團通過推進“四五”戰略謀求全球化布局,提升中國新能源企業在國際上的位置,并將借助 MEMC的原料基礎及渠道優勢,通過與IBM的合作提高運營管理和科技創新能力,將使我國太陽能產業贏得更多話語權,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成功躍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