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似乎已經成了資本市場不老的傳說,各種新政屢屢出擊。昨天,媒體報道稱,《“十二五”太陽能光伏產業發 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劃》意見稿)將于今年10月前后出臺,光伏巨頭們的勢力范圍也將出現新格局。對此,業內人士給出了二級市場的布局策略。
我國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好的國家之一。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形成較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較高,發電成本已日益接近常規火電,具備了啟動國內市場的良好條件。當制約快速發展的政策和機制被突破后,我國將迎來光伏發電大規模利用的5―10年“黃金期”,一如五年來風電走過的發展歷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光伏生產大國走向光伏強國,我國還需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視太陽能發電行業標準的制定,二是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和轉化力度,以提高我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從資源條件看,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大部分地區屬于二類以上資源豐富區,在西部地區年滿發電小時數在1500以上,在東部地區平均年滿發電小時數可達到1100-1200小時,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好的國家之一。從應用潛力看,我國現有可利用建筑面積約180億平方米,如利用10%就可以至少裝機1億千瓦,年發電量約1300億千瓦時。另外在西部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還有大量戈壁和荒漠,裝機潛力巨大。從產業基礎看,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形成從硅材料提純、電池制備到組件生產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較高,2010年光伏電池產量達到1000萬千瓦,占全球的50%,居世界首位,預計到2012年總產量將突破1500萬千瓦,完全可以滿足國內規模化應用。
市場比較關心的光伏發電成本目標方面,計劃到2015年,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5萬元/KW,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電側達到“平價上網”;到2020年,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KW,發電成本達到0.6元/KWH,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
《規劃》意見稿的另一亮點在于薄膜電池得到重視,提出將在“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非晶與微晶相結合的疊層和多結薄膜電池。為了降低薄膜電池的光致衰減,鼓勵企業研發5.5代以上大面積高效率硅薄膜電池,開發柔性硅基薄膜太陽電池卷對卷連續生產工藝等。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認為,《規劃》對光伏產業的意義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提出了光伏產業的發展目標,高達10GW的裝機容量提振了市場對光伏產業的信心。其中屋頂太陽能電站有助于促進光伏發電向分布式電站發展。二是規范了光伏產業發展環境。《規劃》意見稿對光伏行業的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有利于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三是為光伏產業的技術發展方向提供了指導。在發展多晶硅電池技術的同時,薄膜電池也得到了重視,有利于推動光伏技術的全面發展。大同證券投資顧問付永翀認為,短期來看,光伏產業中晶體硅電池將依舊占據主要地位。雖然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需求不旺,導致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跌,逼近歷史低點,但這主要是由于德國和意大利為首的歐洲市場的裝機停滯。
下半年來看,歐洲政策已經趨于穩定,同時伴隨著三季度的旺季,多晶硅價格有所企穩反彈。雖然光伏需求尚未出現明顯好轉跡象,但預期已經導致下游企業開始逐步增加多晶硅庫存,此種預期還將導致多晶硅價格繼續小幅上漲。
如果其間光伏需求開始出現好轉,則多晶硅價格有望持續上漲。因此,相應的多晶硅材料可能具備一定的短期機會,如 樂山電力 、 川投能源等。
為維持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各國政府不斷推出促進光伏行業發展的有利政策,大大促進了光伏行業的發展,對光伏減反玻璃行業具有較大的帶動作用。我國政府也對光伏行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政策,為本行業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推動了行業的發展,自2009年開始,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推出一系列例如“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等政策措施,以發展國內屋頂太陽能和光電一體化建筑的示范推廣。今年以來,以金太陽示范工程為抓手,國家對于屋頂光伏電站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繼去年調整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補貼辦法后,今年相關部門更是進一步明確了示范工程的財政補貼政策,近日財政部又宣布啟動了今年第二批24.7萬千瓦金太陽示范項目。
近年來,國內太陽能電池制造業飛速發展,并逐漸成為全球光伏產業制造基地,同時帶動上游光伏玻璃的需求。2009年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產量為4,100MW,超越日本和德國,居全球第一。其中,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產量占全球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產量的54%。同時,為了有效啟動國內光伏市場,中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光伏產業發展支持政策,2010年國內新增裝機容量達到了527MW,未來在政策驅動下裝機容量仍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根據正在擬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光伏發電裝機目標被確定為到2015年達1000萬千瓦,到2020年達5000萬千瓦。值得注意的是,到2015年,屋頂光伏電站規模為300萬千瓦,到2020年則達2500萬千瓦。截至2010年,屋頂光伏電站的裝機規模約30萬千瓦。過去五年中,除2009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增速放緩,僅增長了58%以外(當年世界平均增長率僅為6%),其余各年中國光伏產品產量的增長率均超過了130%,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5%。目前,中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光伏產品制造國。據路透社2010年12月28日報道,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光伏分會主任趙玉文預計2010年中國光伏產品的產量將達到8GW(吉瓦),占世界生產總量的50%,居世界首位。
國金證券新能源與電力設備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帥認為,太陽能行業短期的問題,是景氣高峰期形成的供給無法被下游消化。由于前一輪景氣過于火爆,資金涌入形成過多供給。不過,盡管全球需求疲弱,但中國市場增長迅速,因此“只與中國安裝市場有關”是目前唯一可選的子行業。而安裝環節的逆變器、支架、安裝,逆變器是目前首選。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光伏生產大國走向光伏強國,我國還需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視太陽能發電行業標準的制定,二是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和轉化力度,以提高我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