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宜賓市人民政府、經濟和信息化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共同承辦的第四屆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宜賓隆重開幕。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應邀發表《半固態產業化與電池應用安全分級體系》主題報告,并在大會上發布了蜂盾安全分級體系。

從電芯安全到系統安全再到全場景應用安全 蜂巢能源構建“蜂盾電池安全分級體系”
楊紅新表示,安全不僅是電芯層面的本征設計,更需在系統層級建立全維度防護。
蜂巢能源首次提出以“熱失控防控能力”為核心標尺的“蜂盾電池安全分級體系”,按照應用場景對每代的安全進行定義,利用電芯、系統的具體指標項對每一代進行量化說明。
蜂巢能源早在2019年就在電池安全技術上進行了布局和開發,蜂盾1.0關注正常使用場景;蜂盾2.0保障突發場景下人員安全撤離;蜂盾3.0已提前全面滿足今年3月由工信部發布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中的所有要求,而蜂盾4.0相比蜂盾3.0,在本征、被動、主動方面全維度進行了提升。
在本征安全方面,通過半固態技術,降低熱失控產生的概率;
在被動安全方面,通過龍鱗甲設計,實現熱-電分離,降低系統熱蔓延,具熱-電分離優勢,如:
1、免熱失控火焰直噴整車底盤、乘員艙;
2、噴發物遠離電芯極柱、高壓銅鋁排等電氣件,降低短路拉弧概率;
3、避免采樣、控制單元燒毀導致水循環抑制策略無法正常運行;
在主動安全方面,全生命周期AI大模型迭代原有電芯機理+AI模型,實現預警準確率的提升。
蜂巢能源通過“蜂盾安全分級體系”的建立與“蜂盾4.0”的落地,成功將電池安全從一種抽象理念,轉化為一套清晰可衡量的工程實踐。這不僅系統性地構筑了“本征、被動、主動”三位一體的全維度安全護城河,更以領先行業的透明化標準,重新定義了動力電池的安全范式,為用戶提供了跨越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賴安全。

“電解質熱復合轉印工藝” 半固態電池快速商業化落地的關鍵答案
目前三元仍是高端和新興市場首選,但三元熱失控導致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占比高達70%。在本征安全方面,蜂巢能源用半固態技術解決三元電池的熱穩定性問題,通過引入不可燃、無腐蝕的固態電解質,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時,不犧牲性能,不增加制造成本。而全球首創“電解質熱復合轉印工藝”,為半固態電池“快速量產”與“更高級的安全”這條極限賽道上提供了技術答卷。
該工藝通過材料革新(如優化隔膜膠層及半固態涂層配方)及生產工藝參數設計,實現極片納米級防護,替代傳統正極表涂技術。
在開發過程中,蜂巢能源攻克了兩大難題:一是創新開發“極性變換膠液配方”,實現涂層從基膜到極片的高效轉移,轉移率從約20%提升至95%以上;二是量身定制“仿形梯度熱壓技術”,解決極片厚度不均導致的覆蓋一致性問題。
該工藝具備100%產線兼容性,不增加額外投資,是“行業成本最低、最快速的半固態電池量產方案”。應用該工藝的電芯可實現100%不熱蔓延,在短路情況下,漏電流降低50%,售后方面全生命周期壓差不良率降低18.5%,可持續提升產品的一致性、安全可靠性、耐久性和穩定性。

在半固態電池量產規劃方面,蜂巢能源已建成2.3GWh半固態電池專用產線,并已完成第一代270Wh/kg方形電芯的開發,即將C樣批量試制。該產品已獲得歐洲知名品牌電動汽車訂單,并成功定點央企eVTOL項目。2026年,第一代半固態量產爬坡,實現批量交付;第二代400Wh/kg半固態電芯開發;2028年將完成450Wh半固態軟包電芯開發。
蜂巢能源在半固態電池領域的技術突破,不僅占據了性能的“技術高地”,更是構筑了以電池安全分級的行業“安全基石”。此舉既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也通過推動技術透明與可信體系,促進了全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球供應鏈重塑的背景下,這兩大支柱技術將為國家能源安全與產業韌性奠定堅實基礎。
評論表單加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