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長興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世界,天能集團多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證實,永無止境的開放創新、經營創新、自主創新,是引領企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核心引擎。
建設“陸上三峽”
在浙江省長興縣經濟開發區內,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之中的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總投資近20億元總用地800余畝,是天能集團強勢進軍循環經濟和新能源產業,實現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天能集團傳統產業向節能環保型產業跨越發展的新戰略。
天能集團領導班子認定: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必須符合國家鼓勵發展新能源的政策導向,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理念,必須符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可對整個蓄電池行業新一輪結構調整和新一輪經濟增長起到“風向標”意義的戰略定位。
記者從采訪中得知,在長興產業園開工的前兩年,天能集團已在安徽蕪湖、江蘇沭陽投入巨資10余億元,分別建成了兩大動力能源生產基地。
“三足鼎立,集約布局,打造全國最大、全球領先的綠色能源生產基地,新建一個‘陸上三峽’”,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勾畫了未來的發展宏圖。
開辟“國際走廊”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使本土企業成為世界性的工廠,推進由“中國制造”向“世界品牌”的跨越,經歷國際金融風暴洗禮后的天能人,“國際化”的意識明顯提升,“國際化”的膽魄和步子明顯加大。
天能大舉進軍海外市場,今年下半年以來,已相繼與西班牙、南非等世界各地的10多個國家的知名廠商,簽署了應用及推廣天能儲能電池的戰略合作協議。
與此同時,天能與上垣投資協會、瑞穗金融集團、凱基證券、金英證券、德摩資本等幾十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親密接觸”,在學習跨國企業先進管理方式的同時,爭取引進更多的境外投資者。目前,天能已收到來自歐美的幾家大公司拋來的投資“橄欖枝”。
踏上“新的長征”
不斷創新,不斷創業,由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的“泰山”,向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北斗”跨越,天能集團再次踏上了創業的新長征。
據悉,天能每年拿出銷售收入3.5%%的作為企業產品持續創新的科研經費,現已研發電動汽車鎳氫、鋰電動力電池多年。天能自主研發的電動汽車專用高功率動力電池,日前已通過國家權威檢測機構的產品性能檢測,在行業內率先拿到了市場準入的金鑰匙。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7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國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將鉛酸和鎳氫動力電池劃分為成熟期產品,可以首先進入產業化發展。這意味著,在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的起跑線上,天能已經先人一步,搶占了有利的首發位置。目前,天能已經和國內50多家著名電動汽車廠家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