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這里跟大家探討、交流一下我們對整個動力電池的主要觀點和判斷。總體的階段,我覺得動力電池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但是目前作為新興產業的話,整個技術的競爭、技術創新空間比較大,也決定未來企業能不能在產業鏈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也決定企業能不能占據有利的價值。電動汽車鋰電池是持續快速增長的階段,目前主要是在日本、韓國、中國三個國家,目前一些大的鋰電企業在擴建行業競爭在加劇。第二點我覺得鋰電技術創新的領域也是集中在四種關鍵材料,就是正級、負級、電解質、和隔膜四種材料,具體來看隔膜和電解質是我們非常看好的兩種動力電池材料。另外正極材料未來創新空間比較大,因為動力電池現在要求安全性、成本,以及未來得能源力度應該進行平衡。第三點,從行業趨勢和競爭力格局來說,我們建議把握產業鏈價值,業績增厚效應及資源整合能力,三條主線擇優選股,重點推薦杉杉股份,還有當升科技。目前來看因為動力電池大家市場關注比較高,所以動態市盈率也比較高,目前的動態市盈率在五六十倍左右,但是行業持續發展的前景,公司業績未來也會進入高速成長階段。從PEG來衡量高成長性指標來看,我覺得在1附近或者是低于1的話還是有發展價值的。
接下來跟大家探討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我們為什么看好鋰電池。第二、動力電池能帶來多大的市場蛋糕,或者未來中長期持續增長速度有多高。第三、未來鋰電池技術發展方向,或者目前A股上市公司里面有哪些企業參與研發。第四個方面說一下我們選股的資料。
第一、整個動力電池我們現在是比較看好的,因為行業規模、市場競爭程度、行業成長的潛力,包括未來行業景氣階段,確實可以看出來動力電池處于比較有利的位置,也是我們低碳板塊里面投資首選的行業。但是我們覺得整個電動汽車為什么進入現在市場關注這么高的階段,從催化劑來看,應該是前期整個經濟危機導致汽車廠家的影響,所以他們尋求技術創新來改變目前能源安全包括目前全球低碳的環境下,所以現在減排的情況下電動車是有潛力的。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計,如果到2050年全球要碳減排50%的話,電動汽車可以減排30%。按照這樣的情景預測,我們覺得每一年電動車的銷量,在2015年左右全球達到120萬輛,2050年達到720萬輛,所以現在整個電動汽車進入了普及率提升的階段。
為什么看好鋰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源?因為電動車大家最關心的是充一次電能跑多遠,就是對電池的能源力度要求越高越好。第二個是對電池的功率力度有要求,希望功率力度越高越好。第三個方面是成本考慮,就是電池使用時間越長越好,可以分攤我們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步。從這三個指標來考慮的話,我們覺得目前鋰電池跟傳統的電池相比,鋰電池無論是能量力度還是功率力度,完全是遠遠高于傳統電池。
目前阻礙整個電動汽車發展的原因是成本比較高,目前純電動車如果要裝鋰電池系統的話成本在50%左右,普通的中級轎車是十幾萬塊錢,如果是裝鋰電池的話大概要二十幾萬塊錢。當然未來是完全有可能跟燃油轎車競爭的,因為鋰電池的產量增加一倍的話成本可以降低一半,也說電動車電池的增加成本也就在5萬塊錢左右。同時考慮到未來的油價、電站變化趨勢,整個綜合下來電動車還是占據優勢的,可能到2020年電動車使用成本比傳統汽車使用成本低20%左右。
接下來探討一下未來鋰電池市場有多大,增長速度有多快。首先我們從鋰電池主要應用領域,手機、筆記本電腦來測算的話,可以看出來全球小鋰電池需求量大概在200億瓦時左右,每一輛電動車需要20千瓦時,全球銷量7000萬的話,按照70萬輛電動車側的話,鋰電池銷量在20億瓦時,電動車每增加一個市場份額的話,目前鋰電池的市場份額會增加一倍。在目前的情況下,電動汽車完全可以推動鋰電池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在這么一個好的發展前景下,作為參與其中的企業已經意識到市場商機,所以現在從全球鋰電企業來看,還是分布在中國、日本、韓國三個地區,中國是占20%左右,企業有4家。國內企業跟國外企業在核心技術、材料,電池管理系統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說隔膜是對技術要求比較高的領域,我們國家落后比較大。另外國內相關鋰電企業業面臨一些問題,一個是國際上一些包括日本、歐洲、美國鋰電巨頭已經意識到鋰電池的市場,開始進行擴建,初步統計2010年動力電池的投資數量在20億歐元以上,總額是80億歐元,可以滿足260萬輛純電動車的需求量,所以目前產能已經出現了過剩的苗頭。還有一點跟市場上普通觀點不一樣的地方,這個要取決于未來市場電動車增長有多快,如果超過市場預計2015年達到300萬輛還是供不應求的。另外美國、韓國、日本一些企業已經進入我們國家市場,到09年底已經有7家企業跟國內上汽、北汽建立了合資企業,進入了未來鋰電池的供應系統,所以這樣的話對于國內企業產能過剩、市場份額形成加劇。
下面說一下鋰電池技術創新的方向,包括國內上市公司里面哪些企業在參與研發,實力地位怎么樣。鋰電池的原料成本是單體鋰電池的80%以上,所以是整個成本里面高居首位的。第二個材料是鋰電的基礎,回顧鋰電的發展基礎,手機、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為什么越來越輕薄,是鋰電的密度越來越提高。鋰電池大概經過了三次變革,第一次是提高了20%以上,第二次是提高了10%以上,日本松下已經開發了一種新的材料,能量密度至少可以提高4倍以上。我們首先看一下正極材料這個材料有四種方向,目前根據全球鋰電材料包括鋰電池廠商開發方向可以看出來,日本、歐洲主流的鋰電池廠商都是在三個領域進行開發,歐洲和日本多是集中在錳酸鋰,我們國家是成本比較低的磷酸鐵鋰。我們預計整個未來電動車發展帶動整個材料進入持續高漲的階段,全球鋰電池的需求量在3.76萬噸左右,2012年達到8萬噸以上,2018年會達到24萬噸,也就是年均增長在20%以上。我們覺得整個正極材料是鋰電材料里面創新空間最大的,也就意味著將來對動力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對鋰電的創新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我覺得將來創新企業還是在小型電池供應商里面選擇的,并且供應鏈建立好以后別人進來也比較困難。因為從材料的認證到供應鏈的磨合,這個壁壘還是比較高的。
第二點,目前負極從安全性考慮還是以石墨為主,石墨的能量密度是370毫安時左右,未來的變革方向是以鋰合金為主。從市場份額來看的話,目前全球負極材料需求在1.8萬噸左右,主要使用國家是日本、我國這樣的國家,我國份額是在22%左右。
第三個企業是電解也、電解質,也是在日本、中國、韓國六大企業里面,個占60%、25%、15%。電解質也要關注一下,因為它的工藝非常復雜,這種物質腐蝕性比較強也易燃易爆,所以這種技術主要被日本企業控制,國內還沒有一家能夠做到鋰電池里面。但是上市公司里面,目前都處在電解質研發的階段,未來的投產量大概是200噸到400噸產業化項目。
第四種隔膜也是鋰電里面最復雜的一種材料,主要是工藝復雜、高度壟斷。目前對于鋰電池里面隔膜的密度、面密度、力學性能要求比較高,所以高資本、高技術的特性被美國、日本四家企業掌握。國內目前佛塑股份去年跟比亞迪擴展了一個金輝高科,投產了一個項目,我們考慮到佛塑股份目前主業規模收入在1/3以上,目前的投產規模對他業績增幅幅度不是很明顯。
第四一塊跟大家探討一下選股的思路。首先從產業價值來看,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占有整個產業的比例有多高,第二個是毛利率有多高,第三個是目前的競爭格局,就是保證未來的毛利率企業能不能長期享有這么高的水平。第二個方面是電解質跟隔膜這樣技術壁壘比較高的關鍵材料。第二方面具體落實到一個公司未來動力電池材料對他業績增幅幅度比較的話,排在前面的還是杉杉股份。第三個方面是行業競合關系甄別,資源整合能力突出者用望成為長跑冠軍。我覺得如果企業能夠意識到行業的本質,它從產業鏈,包括產品的組合去完善的話,未來不單單是提供單一的產品,對電池提供一個完整的鋰電解決材料包括方案,包括他自己的一些資源,整合上中下游的一些環節,這樣的企業會在未來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會成為有利的競爭者。這個建議大家重點關注杉杉股份,因為目前他的產品組合比較完善,對于電池廠家非常有希望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第二個是目前通過杉杉控股進行資本運作,上游收購一些礦,下游進行一些合作。
我們重點推薦創業板當升科技。專注于鋰電正極材料的行業領先者,有望充分受益于動力電池爆發式增長的行業景氣。公司技術創新,大客戶群資源及市場優勢逐步鞏固提升,動力鋰電材料即將規模化產銷,正筑起快速成長平臺。隨著多元材料,等動力正極材料的規模化產銷,產品結構完善后毛利率水平有望逐步穩定。
風險是四個方面,一個是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的認可,如果電動汽車市場推廣不及預期的話,行業發展可能沒有想象的這么快。第二個是這個行業目前的產業擴張,包括進入國內市場對國內的企業也帶來了挑戰。第三個是尚有礦、化工材料等原材料的風險。第四個是國內鋰電企業的風險。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