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電池網了解,位于美國圣迭戈的野貓發現技術公司正在研制一種新材料,來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去年三月,該公司公布了一種磷酸鈷鋰陰極,在普及型的鋰離子磷酸鹽電池中,比通用陰極能多提升近三分之一的能量密度。該公司同時還展示了一種可以讓電池在較高電壓下更穩定工作的電解液。
為電池選擇理想的材料是一個特別棘手的難題。電池裝置有三大主要組件:陽極、陰極和電解液。不僅每個組件都是由很多種物質混合形成,而且三者之間還必須協同良好。這給研究者們留下了無數種具有開發潛力的組合加以探索。
為了找到中意的組合,野貓公司采用了一種最初由藥物開發實驗室發明的策略:即高通量組合化學法。他們不是一次測試一種材料,而是系統化地平行開展數千項測試,一個星期分析和測試出近三千種材料組合。“我們已經找到了能夠將能量密度提升三倍的材料,但仍在實驗中。”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格雷瑟爾(Mark Gresser)說。
其他公司也試圖利用組合技術尋找新型電池材料,但它們遇到了障礙。測試數千種材料的簡易方式,就是將每種材料的樣品沉積在某種基質之上的底膜上。這種方法卻是曾讓先前的研究者發現用于制造電池組件的理想材料——但隨后發掘出來的候選材料,通常被證明不適用于具有成本效益的大規模生產流程。
為了避免這種浪費時間的走彎路,野貓公司找到了利用大規模生產技術的縮微版來制造樣品的方法。在實施中,在對候選材料的性能進行測試的同時,也對它們是否便于制造進行測試。除此之外,野貓公司還在各式各樣的潛在運行條件下,將材料組件連在一起組裝成實際的電池進行測試。“包括溫度和電壓在內的很多變量都會對電池性能構成影響,我們必須檢驗所有這些變量。”格雷瑟爾說。其結果是:在野貓公司試驗臺上表現優異的材料,拿到生產現場檢驗也同樣出色。
如果野貓公司成功了,他們的努力將會讓未來的電池變得比現在更小、電量更足——這樣的進步對于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制造商之流頗具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