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經有過一個段子,“用iPhone手機的男人都是好男人,因為他們每天都要回家充電”,這其實說出了幾乎所有智能手機都面臨的一個問題——續航時間短。為了提高自己手機的續航能力,讓電池更快地原地“滿血復活”,使用者們各出奇招。
最近流傳甚廣的一大“奇招”是說,把手機調到飛行模式,比在普通模式下充電速度快一倍。真的是這樣嗎?記者進行了現場測試,結果并沒有那么樂觀。
同時,對于網上流傳的“釋放手機備用電”、“用冰凍提高舊電池蓄電能力”等傳言,記者也做了實驗。無論從實驗結果還是專業人士分析,都證實了此類傳言大多不靠譜。
飛行模式不能“飛”
網絡傳言:“把手機調到飛行模式,比在普通模式下充電速度快一倍?”
專業解讀:上海交通大學燃料電池研究所所長章俊良教授稱,飛行模式無非就是阻止了一些程序的運行,從而使得耗電減少。如果在普通模式下充電時,正在運行的程序越少,那么測試結果就會與飛行模式越接近。因為就充電本身而言,飛行模式和普通模式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在電池廠任職的工程師羅賢龍與章俊良的觀點一致。他告訴記者,其實智能手機最耗電的是屏幕,而飛行模式并不能關閉屏幕,所以在充電時保證手機屏幕始終處于關閉狀態,充電速度也會加快。此外,他還補充道,決定手機充電速度的,其實是充電器的最大電流輸出功率,在手機能夠承受的最大毫安值范圍內,充電器輸出功率大,充電速度就相對較快。
手機“聽”不懂備用電指令
網絡傳言:“當手機沒電時,就在撥號鍵盤輸入*3370#,撥出,手機會重新啟動,啟動完畢你會發現電量多了50%?”
專業解讀:羅賢龍工程師稱,沒有所謂的釋放電池備用電的指令存在。這個“*3370#”的指令模式比較像早期的手機編碼方式,而且也應該不是針對電池的指令。如今智能手機常用的ios、Android系統都不用這類編碼了。
冰凍電池不能增加電量
網絡謠言:“把手機電池放入冰箱內,冷凍一定時間,再拿出來繼續使用,電池的使用時間要比冰凍前來得長?”
專業解讀:章俊良稱,現在的手機基本上都是使用鋰電池,如果充電次數多了,其內部分子排列微觀結構會逐漸被破壞,這就造成了手機在使用了一定的年限后,續航能力變差。高溫下,手機電池內部的電極材料和電解液發生具有損傷性的不可逆化學副反應將加快,降低電池使用壽命,但低溫冷藏卻沒有修復微觀結構的能力。
“冷凍法不科學”,羅賢龍特別強調,冰箱不可能讓舊電池起死回生。但他同時指出,如果是長時間不用的手機,確實應該把電池拆出低溫保存,這樣可以延長電池的壽命。
他說,據相關實驗資料顯示,鋰電池的最佳存儲條件為充電量是40%,存儲溫度低于15攝氏度。
相關鏈接
電池需要用盡電量再充嗎
章俊良:鋰電池并不存在記憶效應,因此當手機提示電量低時,就應該及時充電了,過度放電反而會造成對手機電池的傷害。
充電一個晚上會損傷電池嗎
羅賢龍:很多人都會選擇睡覺前給手機充電,一直到早上再拔掉電源的充電方法,這個完全沒有問題。因為鋰電池的手機或充電器都帶有過充保護,一旦充滿就會自動停止充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