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信部關于《鉛酸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起草完畢的消息刺激下,東莞鋰電行業部分企業開始悄然調整或改變原有的生產計劃。有專家估計,在環保風暴和《準入條件》的雙重沖擊下,國內將有半數以上的鉛蓄電池企業將被淘汰。
東莞是中國電池業的重鎮,面對行業洗牌的風雨滿樓,莞企的操作思路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生死。稱此次政策調整是鋰電業的生死劫,更多的是針對全行業的高空發言,于具體企業而言,則意味著,應對得正確,則坐收行業整合的機會,應對錯誤,則將陷入難局甚至死局。
企業江湖風云變幻,行業城頭的大王旗也經常性地變換,但有一個通行的標準叫勝者為王。對于在莞鋰電企業而言,確保生存才有稱王的機會。
解救鋰電企業于倒懸的“解放軍”一共有三支,一支叫資本,一支叫技術,一支叫市場擴張能力。鉛蓄電池環保標準和準入標準提高,能助企業達標的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資本投入和技術改造及環保投資。所謂一錢難死大英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企業史上死于資金鏈斷裂的企業十有七八。資本于企業不僅是救命的甘泉,也是未來擴張的法寶。一半企業的淘汰出局,勢必引發企業間的快速擴張和大規模的兼并改造。誰有大的資本,誰就有快魚吃慢魚的本錢。
當然,技術也是決定性的因素。時下鋰電業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這是短時間內難以突破的障礙。不過,環保技術和鋰電技術的應用卻取決于各企業的判斷和選擇。鋰電技術方向之爭由來已久,技術的選擇決定著企業未來的命運。
行業洗牌往往就是圈地運動的開始,行業洗牌并非排排坐吃果果,而是遵循強者為王,贏家通吃的市場準則。要坐到洗牌后的盛宴上,得提前做好擴張戰略及策略安排,提前做好調查研究,準備好兼并名單,策劃好占領目標市場的營銷計劃,同時,最為重要的是,要準備好“錢袋子”。無論是自備資金,還是融資安排,總之得知道錢從哪里出,錢要到哪里去,什么時候用等等。
如果能調用以上三支“解放軍”,那么企業的未來就是一片光明了。
